唐棣 1342年作《风微》
刘先生(化名)把一大批家传的宋、元、明、清书画送给画家吴泰鉴定,却被告知95%为晚清旧仿,只偶有几幅画为真。刘先生颇受打击:“尤其是宋刘松年的画,祖辈一直叮嘱是传家宝,不可轻易示人,没想到却被告知连藏章都是乱刻的。”古代书画专家建议,宋元书画传世少之又少,难以一见,收藏者不要好高骛远,想收藏古代书画还是踏踏实实从年代较近的收起,再慢慢“升级”。
画家吴泰自小临摹古书画无数,对于古代书画鉴定有一定的研究。古代书画真品少,吴泰很有体会:“我曾祖父是医生,也爱好收藏,古董商就会投其所好。他想要石涛的画,古董商就帮他找,他想要伊秉绶的字,古董商又帮忙找,通常都是找不到就找人仿一幅。民间造假的有些很离谱,只因为客户需要,就会依样画葫芦。”
比如刘先生收藏的“刘松年”(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宫廷画家)书画,吴泰一看,哪有刘松年的影子:“相信当年作假的人连刘松年的画是什么样子的都不清楚。”而另一种“充大头”的情况也很常见,即旧时的大藏家找当时的大画家临摹古画,本意是爱极原作,并非有意造假,但传至后代,很容易就流到古董商人的手上,把临摹者的姓名洗去,找人做假图章假款,即可当作真品卖高价。“过得数百年,以讹传讹,一时找不到对照就会上当了。”
“1983年~1987年,中央鉴定七人小组已到全国各个博物馆进行过一个系统的鉴定,同时出版了一套《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据谢稚柳先生所说:元以上的东西已不多了,民间也很难有新发现。”在吴泰看来,市场上流通的宋元代书画少为真品,“宋代的画家,有的一件作品都没有流传下来,有些则只有一张半幅。而元朝只有几十年时间,民不聊生,画画不能饿着肚皮来做,所以作品能流传下来的画家不是名士就是大官,但经过七八百年能留下来的并不多。”
广东少有元代以上书画
元代的绘画提倡师古,一改宋人的妩媚,褪尽铅华,水墨画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人画从元代始一下子发展起来。元代书画的历史意义不言自明。不过,广东留存的元代以上的画也极少,艺博院的李息斋《竹》图是目前公认最好的一幅,因为画作“有颜色”又更为罕见。
“广东大藏家的宋元古画藏品大多捐给公藏机构,民间可能已经甚少。”吴泰认为不可武断称民间就无宋元古画,也不可尽信前人所藏,还是要加以综合判断,“东西由谁藏过、由谁鉴定过、在谁的手上转给谁一般都会有记录,有的著书记录,有的在画边上的题跋作记录。收藏者除了凭眼光外,只能凭借这种记录。”
广东崇正总经理许习文认为,“古画讲究流传,那些‘横空出世’的或许也有真,但是价格肯定不能与流传有序的比。当然流传有序的也未必是真,或者至今还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