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周一至周五9:00-17:0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聚焦
新闻中心
行业聚焦
书画添加伪作辨识:真中掺假 时间:2014-06-12 08:44:27 来源:
/
图1 署名李可染作品局部

/
图2 李可染真迹作品局部 

/
图3 署名陆俨少作品

/
图4 署名陆俨少作品局部

  上两篇文章中,我向大家昭示了名家画作色彩造假的诸种现象,现在我还将进一步披露若干属同等“真中掺假”性质的书画“添加”作伪招术。
 
  书画色彩以外的“添加”作伪,确切是指在一件原本系某书画名家百分之百客观性作品中被他人填充进或字或画的部分笔墨,从而导致作品“含金量”的下降以及总体艺术性受到或多或少的损害。分析来看,作此类伪通常同下述两种因素有关:一是名家书画作品自进入市场流通时起,难免会被一些经营者或商家做与艺术标准有较为不同的商业性评估,往往更着眼于作品的“卖相”。像那些画面笔墨较少,空白相对多的作品,或未署款(也有个别系根本上就是未完成的作品)的书画,或画面表现内容较同一作者其他作品相对单一的作品,或是被挖去上款(有的藏家在出让署了自己真名上款的名家作品时,为了隐去出处,就叫裱画师傅对作品动“手术”)的书画等等,每每被视作“缺憾”,因之影响到作品在市场流通的价格与冷热度;二是某些名家原作因保管不善,造成虫洞或损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笔墨缺失,出于修复动机而不得不做出的加笔添墨,当然也直接关乎到估价。
 
  书画的“添加”作伪在状态上与全部作伪有很大的区别,作伪者是在先有“真”的前提下,再依画面的具体情况偷偷填充进伪的内容。其造假特点是利用了亲笔作“俺护”,客观上是属于局部造假性质,近乎是滥竽充数的意味。除了色彩“添加”已揭示外,市面上常见的“添加”作伪还有署伪款、涂改上款、填充上款、添加内容、修复性补笔与接纸6种,分述如下:
 
  关于署伪款,老一代书画鉴藏家们说得最多的,是指在原本并无题款的宋、元、明、清古代书画上被非作者的同代或后代作伪者添加了若干字迹以冒充题款的一种很传统的书画造假方式。现在,在近现代书画上也有人如法炮制。
 
  图1系一署名李可染画作的局部(出于某种考虑此处不用全图),成品原件入拍于南方某拍卖公司1996年春季书画拍卖会,成交价在当时也不算低。在拍卖预展时,我对该署名作品的各部位都作了仔细辨察,印象中此画虽说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但却不假。只是一看到该成品的题款时我便觉得它较为别扭,笔线一点都不沉、厚,浓淡变化欠自然,行笔把持不稳,结体极不纯正,近乎于书法功力不佳者所书写。正巧我本人曾收藏过数件李可染同一类型的牧牛图题材作品,我拿了一件题款很相似的原作题款作对应比较。从图2题款处很明显看得出,“迎春图可染”这5个字非常凝炼,笔线蕴藉并富含弹性,有力透纸背之艺术效果。尤其是款字的单字结体和总的编排能与“画”的笔线显得统一,二者形成有机的构成关系,这些都会是该画家书法体现在其作品中的基本原则。而这些艺术素质恰恰就是图1中最为缺失的。所以,此处两件同署名李可染作品的题款,它们在艺术质量上的高低悬殊,可谓一目了然。
 
  涂改上款在前文已述,有的藏家为了消除上款的人名信息,不得不将作品原题款中的人名(多数只动人名,少数兼及谦词)文字挖去。这样的举动必然会使原作品的品相受到损坏(若挖补水平欠佳,画面受损更甚),受到影响的就不仅仅是成交价格了。由此有的藏家想出的权宜之计就是涂改上款,抑或他们认为这样对品相的影响比挖补好一些。具体说,该手法就是在原字迹上通过添加或改变若干笔画,让原来字的字形与字义产生变异。比如,原来若是“一”字,加一横就变成“二”字;若是“于”字,下面也加一横就变成“王”字。也有个别把原来大家都看得懂的字“做”成让人看不懂了。像2004年春季在北方某拍卖行投拍的图3署名陆俨少的书画合璧作品便是例子。从该作品的诗塘书法和山水画上看,其笔线松灵而遒劲,极具飞扬畅达之势,艺术水准颇高。它显然是陆俨少在20世纪70年代鼎盛时期之手笔。但请注意,该字与画上下两局部均有异常之处:上款的人名(图3左上角处),似是而非的“国平”两个字,字形非但比常态大出一倍以上,而且笔势极不自然,与周边的字亦不能协调一致(若能仔细看原作,还可看到墨的色调深浅不一)。根据此种迹象,我判定图3这件署名陆俨少作品局部中的上款是被人为有意涂改过的。
 
  填充上款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有的名家原作入市时即已被人挖去上款,为了“堵”上窟隆以弥补款文不畅、笔墨组织受损的缺陷,有的人就设法重新在原挖款处填充上一个或杜撰或真实的人名,旨在使原题款貌似完整起来,这样的作伪成品,我曾经在拍卖场上目睹过一些。
 
  如在1998年南方某拍卖行秋季拍卖会上拍有一件署名陆俨少的山水画,图4是该成品局部。请注意,此图题款位置未见上款。两年后的2000年秋,我意外在南方另一拍卖行发现此画被添加了上款及谦词共6个字,见图5。依两图分辨,可能是作伪者认为原作被挖款后,款字显得松散,影响了画面结构。经重新填字后,全款乃至全画的画面结构着实好了许多。客观说,固然此作伪者的“艺术功力”不低,足以蒙混过关,但由于二次拍卖的图录是有力的证据,首次拍卖此画时画家陆俨少就已去世将近7年时间了,所以添笔部分哪怕再像也不可能变为真迹。  辨识“添加”类型的署伪款或涂改上款或填充上款的成品,要点在于不论在何时何地鉴定书画都不能急躁与马虎。如果你是具备眼光者,只要沉着冷静、处处留心了,就不会被伪迹骗过去。


 

点击扫码关注

2013 版权所有 © 书画院单位门户网站 京ICP备1900855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