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
傅抱石《井冈山》创作于1965年6月,其上款人为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115师副参谋长,上海科学院副院长程国璠。后转赠于著名画家姚有信。姚有信(1935-1995),浙江杭州人,久居上海,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擅长人物画和连环画。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协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专职画家,后调北京工作,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画系主任、全国政协委员;1981年起旅居美国,任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并转向油画肖像创作,出版《姚有信画集》。
20世纪60年代初是傅抱石山水画创作的鼎盛时期。1960年9月,傅抱石率江苏省国画院的画家进行旅行写生,傅抱石在写生过程中将历代山水皴法与地质学的研究结合在一起,不断尝试新的笔法,画风更加自由奔放,笔墨更加潇洒雄健;1963年10月,傅抱石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视察江西,11月抵达井冈山地区写生,返回南京后创作了数幅井冈山题材的作品;1965年9月,傅抱石应上海市委的邀请,承接新落成的虹桥国际机场创作壁画的任务,以与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南北辉映。在讨论题材的时候,最后确定绘制井冈山。然而不幸的是,先生9月底回南京的时候,不幸意外去世。
该作集写实的场景与富有想像力的笔墨于一体,采用侧势构图,山势陡峭、峰险谷深、山顶平缓、云罩雾绕,近景则杉树密林参差有致,再现了井冈山的地貌特征。从傅抱石山水画创作之笔法的变化来看,此作中已全然显示出新的笔法。由过去的激烈变得潇洒自如、不紧不慢,随意中蕴含着秩序,秩序中隐含着变化,理性的控制与激情的奔涌均出现在画面上。于是在作品中既看到清晰的山体轮廓,亦看到以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结构的“抱石皴”,自由散漫、磅礴多姿。画家在此图中先以不太湿的笔在调色盘中把笔揉开,再在纸上挥洒,用一些细碎皴笔和弯曲的线条描绘山体,似有法而无法。其整体色彩较为淡雅,但是并不单调,淡淡的赭石表现出群山,愈加凸显出笔法的刚健飘逸,可谓傅抱石山水画创作鼎盛时期的一件佳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由傅抱石开辟的毛泽东诗意与革命圣地山水画创作,既创造了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表现题材和表现方法,也是先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内对中国现代美术史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