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周一至周五9:00-17:0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展览活动
新闻中心
展览活动
水墨风华: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即将举行 时间:2015-01-08 08:47:30 来源:
海报海报
高飞 天使在人间高飞 天使在人间
姜炫雅 雾隐山林姜炫雅 雾隐山林

  水墨风华— 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

  七零&八零后当代水墨主题展

  出品人:金峰

  策展人:赵子龙

  参展艺术家:王鹏、李嘉儒、李国涛、沈垚、孟哲、姜炫雅、张迎春、周建祥、郑元无、高飞、高强、谭永虹

  开幕酒会:2015年1月10日下午3时

  展期:2015年1月10日至2015年2月1日

  展馆:中国深圳· 意象美术馆

  展览地点:深圳市罗湖区大望新田村望桐路1189号,文化创意园A3号楼

  水墨风华——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将于2015年1月10日下午15:00在深圳意象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深圳市意象美术馆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市意象美术馆承办,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研究院、深圳市旭茂源进出口有限公司、展盈(华南)有限公司、中化香港化工国际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参加此次展览的有王鹏、李嘉儒、李国涛、沈垚、孟哲、姜炫雅、张迎春、周建祥、郑元无 、高飞 、高强、谭永虹等十二位艺术家。他们均为70后、80后的青年水墨艺术家,是一群非常年轻、有活力、有张力、有创造力、有表达力的艺术家。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画的精气神在年轻中国画家这一代人上的传承,传承的不仅有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明晰的中国文化元素,更多的是结合当下中国社会现象、吸收西方艺术中合理优化元素进行的新探索、新实验。

  此次展览以当代水墨画为载体,以青年水墨画家为创作主体。我们一直努力在寻找水墨的一种年轻状态:开放、多元,不断生长,不断革新,充满着各种未知和可能性。这种年轻的、充满生命力的状态,是水墨文化在新时代的自身需求,对水墨的延续至关重要。此次展览取名“水墨风华”,我们有理由相信,风华正茂的70后、80后,年轻的躯体、旺盛的生命力与活跃的思想、旺盛的创造力终究会促成新的思考和新的尝试,也将成就水墨中国画的全新气象与活力。我们相信,他们是与对这个时代、与这个世界对话的一群年轻人!我们的时代需要“年轻的水墨”,为水墨画注入新鲜血液。

  本次展览时间为2015年1月10日至2015年2月1日,地点在深圳市罗湖区大望新田文化创意园A3号楼。

  时代需要年轻的水墨

  ----赵子龙

  在过去的两年里,“水墨”这一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符号炙手可热,在资本、政治的合力下节节拔高,辅之以在历史中形成的群众消费基础,使得“水墨”成为天然首选的、值得着力打造的文化概念。然而同时,晚清以来的历史已经让我们有了一个普遍的共识:“经典水墨”本身因其观念体系的封闭和自足,无法被强硬地拖曳进当下来代表时代精神。于是,在水墨系统中求新的思维,促成了“新水墨”、“实验水墨”“观念水墨”等新概念;并且试图借着政治东风向国际传递来自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当各类关于水墨的概念被匆匆制造出来就大规模登陆巴塞尔、迈阿密之后,并未真正意义上受到国际艺术界的认可,这种冷遇随即在2014年的国内拍卖中体现出来,我们看到水墨热第一次在国内有所降温。我们不能因此而唱衰水墨,但我们也足以因此意识到:我们还没有建立一个符合时代精神的水墨观念系统,此前我们不过是制造了一些新的词语作为标签。我们热衷于“新水墨”,但我们无法说清到底新在哪里——说到底还是反复打造那些上了年纪的艺术家,而他们早就在“老水墨”的范畴里赚了太多——概念的浅陋最终导致了公信力的缺口。

  在这个基础上重新思考水墨问题,或许对我们有所裨益。至少,我们不再仅靠一腔热情和民族情感,不再简单地变换一下水墨的外壳就匆忙开始所谓价值观输出。我认为当下水墨文化的情形,处于自由生长的阶段,这个阶段最迷人的地方在于我们看着新的可能性不断出现,看着水墨这个符号正在生成新的含义。过早做出论断不合时宜,且有失公允,因为出于历史局限性使然,我们并无足够的能力预言未来的水墨文化体系。

  如果非要对水墨进行评论,我只能这样描述:我们需要“年轻”的水墨。

  这里所说的“年轻”,并非刻意要打青年牌,尽管我说的“年轻”里主要以青年水墨艺术家为主。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青年人都具备年轻人的知识结构和思维,也并非所有的老年人都墨守成规,团在古老的文化体系内吃皇粮。之所以要讨论青年水墨,是因为我们试图寻找水墨的一种年轻状态:开放,多元,不断生长,不断革新,充满着各种未知和可能性。这种年轻的、充满生命力的状态,是水墨文化在新时代的自身需求,对水墨的延续至关重要。我相信,生命力的旺盛终究会促成新的思考和新的尝试,肉身的状态几乎决定着思想的状态。

  一直以来,我们本能地认为水墨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形态,以至于我们断言这种语言体系只能承载、记录那些老化的知识和思想,也正因为这种印象,我们把旧与水墨挂钩,似乎只要一提水墨,就意味着要开始听老人唠叨。水墨的生态之所以在今天备受诟病,它过多地承载了封建时代、意识形态时代直至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文化的权力化、知识结构的封闭和保守、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制造出许多不合时宜的现象,但我们不应因此彻底放弃水墨,毕竟,这个携带了我们文明基因的艺术门类不仅仅是我们生活的趣味,它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所创造的文明,成为我们观察世界、思考现实、处理关系的共识基础,我们称之为“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跨越时间的共识,它无关对错。这种共识造就一个民族的气质和观察世界的方法,生产出独立的思想。

  文化的生态是随着时代变化的,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常识。无论我们同意或者反对,每个民族的文化体系都从没有停止呼吸,这足以解释我们为什么对水墨中的“新”如此看重。今天我们处在在一个科技化、全球化的时代,这个客观设定无法改变。而我们要延续这个民族的文化体系,也只好用一门流传了千年的语言文字继续参与人类当代文明的构建:水墨的处境很像汉语。如同中国整个文化体系在明清以后的命运,水墨也必须进入到自身的革新之中。当然这种革新并不是简单地打倒和倡导,而是让水墨在这个时代自由生长,开放、尝试。我们需要一种年轻状态的水墨,我们必须给与其足够的空间,来使之与日新月异的中国生态发生关系;一切没有定论,只有不断尝试,然后被历史选择。我相信,如同生命一样,一切文化都会寻找出路,任何一种可能性都有可能是新时代文化体系中第一个分裂的细胞。

  然而,文化打破自身的成见很难,不亚于提起装着自己的篮子。文化的改变总是靠外力刺激才会实现,我们的市场经济,我们对信息化时代生活的接受,皆是如此。正为此,我们尝试借助青生命本身力量来改变水墨的深层观念。本次展览被命名为“水墨风华”,取“风华正茂”之意,我们相信年轻生命本身的创造力和热情足以对抗以文化资历的名义带来的裹足不前。本次展览我们抽样一批青年水墨艺术家,观察审视当水墨遇到充满创造力的青春生命之后所呈现的状态和可能性。一直以来,他们都试图将自己独特的人生阅历和思考纳入水墨语言之中,同时因为生活经验的差异和性格差异,水墨在他们笔下呈现出丰富而多元的状态,而在这差异化的气质之中,隐含着水墨进化所需要的共同因素:开放,跨界,独立,理性,创造,想象,等等。水墨的价值在于它所提供的思维方式,我们期待这个思想体系在理性、现实、创造、科技等当代文明的碰撞中打开、变化、自由生长,成为当下乃至未来可以辨认的传统。

点击扫码关注

2013 版权所有 © 书画院单位门户网站 京ICP备1900855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