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是本届政府履职以来交上的首份“答卷”。
现场接连不断响起的掌声,可以看出代表委员们对这份答卷的满意程度。许多代表委员还没回到驻地,就已经热议起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什么感觉?就是觉得真‘解渴’!”问及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直观感受,全国政协委员王全书笑着说:“这是几年来最充实、最朴实的一个政府工作报告,下了很大的功夫,很有思想性,而且逐一回答了广大群众的关切,不回避矛盾。”作为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的副主任,王全书特别关注报告中对于文化的表述。“我注意到,报告中有几处提到文化强国建设问题,包括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在城镇化建设中要保留文化底蕴,不要千城一面。农村都改成排房、排楼,赶农民上楼,并不是好办法。”王全书说。
今年,王全书在提案中提出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若干建议,而这也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这个提案是我去年多次带领调研组赴各地深入调研后形成的,相信在下一步如何推进服务改革中,该建议应该会派得上用场。”王全书表示,听了报告之后备受鼓舞。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省长鹿心社表示,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厚重,要大力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看到报告后更有信心了。”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主席王正福认为,报告中提到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这将对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松绑,对产业发展有较大的推进作用。此外,对报告中提到“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他表示坚决支持和赞成。“在贵州的城镇化建设中,我们已经在注意这个问题,一方面留住优秀的历史建筑,另一方面在新规划的城镇中多保留民族文化元素。”王正福说。
全国政协委员、齐齐哈尔大学校长马立群告诉记者,“报告中提出了‘发展文化艺术’的内容,我作为教育工作者有着深刻的体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面进步,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人才队伍,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民族大学校长何峰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调,感到非常必要。“这一点非常重要。”他说,“如果没有这一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遇到困难,所以我们都应当为之努力。”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艾克拜尔·米吉提说,建设文化强国,要提升我们的创造力,提升文艺作品的质量。文化强国是靠原创力的,不是靠复制力。复制力再强,也只是生产流水线。所以要想尽一切办法,用法律法规、资金等多种保障来促进全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提升。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匹配的文化强国。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也表达了对建设现代文化强国的看法:“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转变,实际上是一种战略转变,包括提升文化的实力和全民文化素质,以及我们文化软实力和对外影响力。”
全国政协委员、鄂温克族作家杜梅听闻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到了“全民阅读”,颇有些惊喜。“作为一个作家,我认为中国目前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比如我的儿子就不爱读书,他更愿意把时间放在网络上。我希望国家出台一些关于推动阅读质量、唤醒阅读习惯的政策,同时也希望一些作家继续创作更好的文学作品,好作品不能因为阅读少了而变少。”杜梅说。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话题,我要为农民工兄弟呼吁一下。”全国政协委员何香久说,目前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正带来文化红利,农民工理应成为切实的受益者和被关注的主体人群。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农民工的特殊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为农民工量身定制文化服务,比如让农民工更好地免费享用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些廉价的影院等。在农民工生产生活密集的工业园区、工矿区,可配建一些固定的文化设施,安排一些低票价的演出等。“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由点到面多实践,就会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何香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