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周一至周五9:00-17:0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聚焦
新闻中心
行业聚焦
甚得元人三昧的清初四王 时间:2014-03-04 09:39:13 来源:
/
王翚《 水竹幽居图》

/
王鉴《仿赵仲穆溪山渔隐图》

/
王鉴《危石青松图》
 
  王鉴、王翚的画路较宽,力图集古人之大成,他们不局限于董其昌的天地中,在吸取传统的同时,注意取法自然,作品在摹古中求变化,尤其是王翚侧重笔墨美,被称为“虞山派”的代表人物。王原祁自幼承家学,随祖父学画,功力深厚,曾临摹了大量黄公望、董其昌的作品,一生临摹不辍,遂成风格。  
 
  现代快报记者 白雁 整理
 
  专心于“元四家”的
 
 
  王鉴其人:
 
 
  与王时敏共创娄东画派
 
  王鉴(1598—1677年),娄东画派创始人之一。字玄照,后改字为圆照,号湘碧,别署染香庵主,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官至廉州太守。王鉴出生于书香门第,为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曾孙,家藏古今名迹甚富,丰富的家藏,为王鉴学习临摹历代名画真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王鉴一生活了八十岁,前四十年主要致力于仕途,后四十年才得以专心绘事。擅长摹古,画作艳丽明快,秀润清朗。王鉴在当时与王时敏一起被推为画坛领袖,人称“二王”。他们在清初有“两先生有开继之功焉”,并共创娄东画派。步其后者有王撰、王昱、黄鼎、唐岱、王敬铭、王学浩等人。
 
  其画:
 
 
  工浅绛和青绿山水
 
 
  笔法从圆浑趋于尖刻
 
  王鉴自幼摹写名家作品,深究五代、宋、元大家画技,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画风。王鉴39岁结识董其昌,由此得到过董的亲自传授。他的创作,以董其昌所倡导的南宗图式为根基,继而上溯董源、巨然、吴镇、黄公望等前人的笔意,仿古吸收并转化古人的笔墨结构,形成了自己丰富的山水画语言。王鉴画的坡石取法黄公望,点苔学吴镇,用墨学倪瓒。尤其是他的青绿设色山水画,缜密秀润,妩媚明朗,综合了沈周、文徵明清润明洁的画风。所以,王鉴的摹古功力很深,功力在王时敏之上,他一生遍临五代、宋元名作,尤专心于“元四家”。工浅绛和青绿山水,中年笔法圆浑,晚年变为尖刻。代表作有《长松仙馆图》《仿巨然山水》《仿王蒙秋山图》等。著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等。传世画迹有《虞山十景图》《梦境图》等。
 
  ■精品赏析
 
 
  《仿赵仲穆溪山渔隐图 》
 
  这幅仿赵雍的山水作于1663年,王鉴时年66岁。从他的题款可知,赵雍《溪山渔隐图》(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曾为王鉴所得,由于他的孙姓老朋友(王鉴在传世画跋中多次提到这位官人,孙极喜收藏书画)甚爱之,乃以定武兰亭相交换。然时隔多年,王鉴对赵雍《溪山渔隐图》念念不忘,于是模写了这画以志前缘。和赵雍原画相比,王鉴借用了赵画的坡石组合,但是变换了位置。画面采用明代宣德纸,坚实紧密的纤维匹配了赵孟頫所倡导的书法用笔入画,特别是近景的山石和远景的坡岸,笔笔写来,显示了与赵孟頫《秀石疏林图》的一家眷属;而细笔勾勒的人物,线条劲挺,刻画入微,为其他三王笔下所鲜见。
 
  《危石青松图》
 
  这幅《危石青松图》轴款识所题诗句,取自唐王维后期诗《过香积寺》中的颈联。此诗描写的是王维在寻访长安郊外的香积寺途中所见,远离尘嚣的诗人俨然已经入定,克制住七情六欲也消除了俗世的烦恼。这一联诗因色泽鲜明,自古至今常入画图,董其昌也有同题画。
 
  这是一件仿董北苑风格的作品,董源在五代南唐时任北苑副使,世称董北苑。他开创了五代十国的江南山水画派。不以主干线条刻画山势,而以无数苔点与细密皴线来表现,以平淡天真取胜,故“近视不类物象,远视则景物粲然”。王鉴此作即以皴线为峰而显秀润,墨点为木而显丰茂。画取纵深式构图,远景为白云环抱远峰,中景青山疏林,有流泉从欹乱的山石中哽咽流出,近景则因受阻遏分流的泉水汇为一片,画面大片留白,最醒目的是几株青松高直伟岸,松针细细。全图用笔圆润,林木经墨色浓淡参差点染,显得郁郁苍苍,突出了诗意那不食人间烟火的“咽”与“冷”。
 
  “虞山派”创始人
 
 
  王翚其人:
 
 
  60岁奉诏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
 
  王翚(1632—1717),也是熔铸南北二宗的山水画大家。字石谷,号乌目山人、耕烟散人、清晖主人、剑门樵客,常熟人。王翚祖上四代都善画,幼时承家学,后从师王鉴,又经王引见,向王时敏求教,故王翚有机会遍摹两家藏品,以后曾得康熙赏识,赠“山水清晖”四字以褒奖,又得以遍观内府所藏历代名迹,画艺大进。60岁时奉诏作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共12大卷,堪称其创作画中的巨制,为清代手卷中的宏篇,该画场面浩大,内容丰富,笔墨多样。
 
  其画:
 
 
  精于山水,萃众美于笔下
 
  王翚的山水画集古人技法之大成,能工能写,功力极为深厚,中年用笔细秀繁密,墨色浓润苍劲,晚年用笔遒劲严谨,墨色富于变化,意境深远含蓄,也称“虞山派”。王翚画作完美地融合了“元人笔墨,宋人丘壑,唐人气韵”。他的老师王时敏曾评价:“罗古人于尺幅,萃众美于笔下者,五百年来从未之见,惟我石谷一人而已。”同时,王翚还是一位勤奋多产的画家,成名很早,年岁又很高,从二十岁到八十六岁,有着长达六十多年的绘画生涯,留下了大量的作品。
 
  王翚绘画精于山水,作画程序一般是先勾勒皴擦,再辅之以墨色,主要为两道工序,技艺高超之处在于笔墨到位、勾勒皴擦的笔墨不多却表现了丰富的内容。不过,王翚书法较差。后人学王翚的很多,清代著名的有杨晋,现代著名的有张石园等。成就最高的要数王翚曾孙王玖成就较大,后人将王玖列为“清小四王”之一。代表作品有《康熙南巡图》《岩栖高士图》《秋山萧寺图》《晚梧秋影图》《秋树昏鸦图》等。
 
  ■精品赏析
 
 
  《虞山枫林图》
 
  此图是王翚应朋友顾湄之嘱,绘家乡虞山的秋景。王翚创作《虞山枫林图》也仿照黄公望画法,运用圆润的中锋笔法勾、皴、点、染,并施以轻淡而鲜丽的色彩,力追《秋山图》之神韵。同时也较真实地刻画了家乡的胜景。
 
  《仿唐寅竹溪高逸图》
 
  作于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时年43岁。图中一高士溪边策杖缓行,一鹤伫立,茅屋二椽,风竹数竿,令人有出尘之想。虽尺幅盈盈,而笔墨意趣横生,乃石谷中年妙笔。纵观石谷一生,其天资极高而摹古尤其特擅也。王时敏曾在他的作品上题道:凡唐宋元诸家,无不摹仿逼肖,偶一点染,展卷即古色苍然。其时吴中明四家风流所及,从者甚众,而石谷临仿唐六如也其所好也。曾见石谷41岁时仿唐六如云溪高逸卷,亦如此幅仿唐之法,而画山石用笔恣肆,既讲法度,又得法外之趣,是贯通古法之作。
 
  《 水竹幽居图》
 
  此图以平远法展开江南泖塘小景。湖面平静,岸边茅屋、小桥远处岭■隐现,溪水迂回,绕坡入湖。前景坡岸上植柳多棵,随风轻拂,后坡上修竹一字排开,与柳枝相掩相映。透过竹林溯溪而望,可以目送平坡直到无垠,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思。款署“壬子八月”,当时王翚与笪重光同在常州作客,又与恽寿平见面,谈书论画,十分投契,并作此图。恽氏亦在画幅上题七言绝句,阐述画意,推爱倍之。作者时年41岁,其画艺已达炉火纯青,又是画友聚会即兴之作,故而分外精彩。全用墨笔淡描表现,端雅洗练,饶有韵味,本幅钤王氏“上下千年”“王翚之印”“正叔”“寿平”“茅庄”“笪在辛氏”。
 
  “笔底金刚杵”的
 
 
  王原祁其人:
 
  王时敏之孙,因画名供奉内廷
 
  王原祁(1642—1715),是“四王”中最见功力、最有个性的画家。字茂京,号麓台,别号石师道人,太仓人,王时敏之孙,进士出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自幼承家学,随祖父学画,功力深厚,曾临摹了大量黄公望、董其昌的作品,一生临摹不辍,遂成风格。康熙朝因画名供奉内廷,先后充侍讲学士、侍读学士,佩文斋书画谱撰辑官,鉴定古今名画。康熙四十四年(1705)奉旨与孙岳颁、宋骏业等编《佩文斋书画谱》,康熙五十六年(1717)主持绘《万寿盛典图》为康熙帝祝寿。因受朝廷宠爱有加,其名大振,追学其风格者甚多,使娄东派的地位一时统治中国画坛,并几乎影响整个清代山水画三百年。
 
  其画:以笔力浑厚华滋著称
 
  擅画山水,继承家法,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主张好画当在不生不熟之间,自出心裁,不受古法拘束,书卷之气盎然纸墨外。由于王原祁只知临摹,缺少创造性,欠个人风格,作品陈陈相因,笔墨纯滞,格局平庸,作品多千篇一律,无清新气象,致使当时中国山水画缺少生气,引得后来一大批画家不满。进而倡导革新画风之举,反其道而行之,扬州八怪就是杰出的代表。王原祁擅长山水,以笔力浑厚华滋著称,作品特点是:“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弥厚,实而弥清”,在“四王”中他是最见功底,也最有个性。代表作有《浅绛山水》《松溪馆图》《江树花柳图》《秋山读书图》《仿王蒙山水》等。
 
  ■精品赏析
 
 
  《江乡春晓图》
 
  充分体现了王原祁山水画的艺术特色。画家以细腻轻松的笔调将江南水乡早春优美、祥和、安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对恬静、疏旷的自然美景的生动描绘,体现了作者对特殊地域物象的细心观察和体悟,寄托了文入画家那种悠游闲适的意趣和放归自然的情怀。同时,也欣赏到作者在画面处理上独具匠心的布局和富有意味的笔墨形式。
 
/
王原祁《江乡春晓图》
 
  作品构图主要取平远法,景物位置或疏或密,虚实相生,平中寓奇,在不经意间又有着严谨的章法和隽永的笔墨形式趣味。作者以清溪的曲折变化贯穿整个画面,图中右下角的溪流随坡岸转折,渐次向上收拢,消失于密集的溪石丛树掩映之中。接着溪面又在画面的中部蜿蜒延伸,逐渐伸展到远方,形成—片开阔的水面。远处的虚与近处的实,画面上方的疏朗与下方的密集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在技法上,此作笔墨娴熟,虽接近黄公望的画风,但自有淳厚的特色,用笔涩而不滞,刚健凌劲又柔韧,坡石圆浑凝重,树木勾皴点簇细密精到,老笔纷披,不拖不沾,加之青绿设色,更衬托出明媚春光的韵昧。
/
王原祁《仿黄公望秋山图》
 
  《仿黄公望秋山图》
 
  山间云气缭绕,屋舍错落,矾头与平台点缀其间。近景画横向坡岸,上端耸立的树木将近景串联至中景斜向堆叠的主山。右半布置大片水域,随水岸往右后方远景逐渐延伸,最后与远山山腰的白云连成一气。树石与山脉对应水域和云气,形成两股虚实相映、交相作用的视觉力量。
 
  所谓的“四王”,是指明末清初活动于江南地区,以摹古见长的四位山水画家,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时敏、王鉴、王翚(hui)和王原祁。“四王”的山水画主要承习董其昌衣钵,师承元人一体,大多以黄公望为宗师,画法主张师古,笔笔讲求来历、出处。创作思想代表当时的宫廷画派。其中王时敏、王鉴为董其昌的画友,王翚是他们的学生,王原祁是王时敏的孙子,他们四人共同的特点:山水画趋于传统,法度严谨,底蕴深厚,甚得元人三昧,因而深受皇家的青睐,被奉为绘画的“正宗”而影响甚大,他们的画格几乎统治整个清代。
 
  步入21世纪后,“四王”的作品在市场上受到了藏家的极大关注,其价格一路看涨,尤其是他们的精品,更是备受青睐,并成为拍卖场上的抢手货。
 
  上期,我们向大家介绍“四王”之首的王时敏。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四王之中的王鉴、王翚和王原祁三人。


 

点击扫码关注

2013 版权所有 © 书画院单位门户网站 京ICP备1900855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