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周一至周五9:00-17:0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聚焦
新闻中心
行业聚焦
中国美术馆五大镇馆之宝 时间:2014-01-27 09:46:17 来源:
   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都在哪?除去那些被神秘富豪收藏的部分,一般来讲,就在各国的博物馆、美术馆里了。这些富豪们再多钱也买不着的珍贵艺术品,被国家的力量很好的保存了起来用以公众教育事业和国家形象展示。但并不是所有的宝物你都有机会亲眼一见,今年是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纪念日。今天就要带你来看看,咱们国家最顶级的美术馆里,那些难得一见的十大镇馆之宝。 
 
NO.1 罗中立《父亲》 1980年 
 
/
 
    罗中立于1978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深造。1982年罗中立留校任教,1983年赴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深造。毕业后回四川美院任教,现任该院院长。 
 
    1975年罗中立在大巴山区雨夹雪的除夕之夜遇到一位守粪的农民,开始构思,并于1980年创作了这幅作品,1981年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时获一等奖。罗中立借鉴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以领袖像般的巨幅尺寸,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大巴山区的一位农民形象,具有充沛的情感和强烈的视觉张力。画中,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沟壑,干裂的嘴唇,只剩下一颗牙,已经破伤的手捧着一个旧瓷碗,模糊在阴影中的深邃目光中既有沧桑、温顺,又有企盼和希望。技法上,画家在颜料中掺入了一些颗粒,使画作中人物的皮肤看上去更加粗糙。画中这位饱经沧桑却又对生活充满希望期待和乐观的普通农民,是无私奉献自己养育儿女的父亲的代表。《父亲》冲破了原有美术观念和样式化的束缚,用真切的情感和平视的手法真实地揭示了人民的心声,这种真实的人性“美”,震撼人心,引起了社会对这幅画的关注,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反响,从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NO.2 吴作人《齐白石像》 1954年 
 
/
 
   吴作人(1908—1997),安徽泾县人。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入上海艺术大学美术系。1928年春入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秋季转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在徐悲鸿画室学习。1930年赴欧洲留学,先后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和比利时布鲁塞尔王家美术学院学习。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等。他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 
 
   《齐白石像》是吴怍人的代表作品,堪称现代中国油画中富有民族气派的典范性作品。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吴作人此时正值创作的高峰期。画面上齐白石安坐在紫红色的沙发之中,宽厚的体魄及深色睡帽和虾青色大袍衬托出的鹤发童颜,显示出阅历深厚的老画家端庄安详的心境。而对于老画家的五官尤其是眼神的刻画,以及右手拇指与食指摆弄笔管的习惯性动作的绝妙处理……这诸多细节和整体造型相呼应,准确地画出了齐白石的气度和风采。没有过多地追求明暗块面和色彩冷暖关系变化的平光处理以及大片空白的运用,也与齐白石这位中国画大师的民族艺术格调极其相谐。从此作也可看出,肖像画“盖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的艺术规律。俄罗斯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馆长札莫希金评价这件作品:“足以和列宾的《托尔斯泰像》相媲美”。 
 
NO.3齐白石《工虫册页》1924年 
 
/
 
    齐白石(1864─1957),20世纪中国画大师,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湖南湘潭人。出身农民,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成为中国画变革创新的代表人物,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1917年齐白石与陈师曾在北平相识,陈激励其独创的精神,劝其变法。齐白石57岁时开始了著名的“衰年变法”。他说:“扫除凡格实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他创作的红花墨叶和工写相间的花鸟画新风格,融合了文人趣味和民间趣味于一体,成就了活泼自由的新境界。 
 
    这套1924年的工虫册页,是全面展现齐白石寻求变法突破时期的作品。他在深厚的传统功力基础上,以自己摸索出来的一套为“万虫写照、百兽传神”的笔墨技巧,成功地实践了他所坚持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信条。白石老人曾说,画虫“既要工,又要写,最难把握”,“粗大笔墨之画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神似”。他捕捉大千世界渺小生命的一举一动,将植物花卉和昆虫搭配,花瓣、枝干恣意描绘,黄蜂、墨蛾、蚂蚱、蝈蝈等动物则穿插其中,或栖息树叶之上,或追逐于花阴之下,或振翅欲飞,栩栩如生、跃跃欲动。作品表现技法多样,兼工带写,一方面,蝈蝈腿上的刺毛根根毕现,蝈蝈肚子的柔软质感、黄蛾双翼分布的筋脉都刻画的非常细腻,另一方面,枝干简括勾写,花叶大笔渲染,两者有很大的视觉反差同时在意趣上又是统一的;构图或斜倚、或垂直、或对角,整本册页动静结合、疏密搭配。此外,他所画的必是自己所见过的,与自己作为劳动者出身的情感结合起来,把旧文人笔下常有的赢弱伤感一变而为爽健盎然。这件作品中,齐白石以率真老练的笔法和鲜艳亮丽的色彩,表现了大自然的一派生机。 
 
NO.4靳尚谊《塔吉克新娘》 1984年
 
/
 
    靳尚谊,1934年生于河南焦作。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57年结业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并留校在版画系教授素描课;1962年调入油画系第一画室任教。原中央美院院长。现为国子监油画艺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塔吉克新娘》创作于1983年,这一阶段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转型期,人们的精神空间得到释放,中国油画面临着新旧观念与东西文化的抉择、画面技法与思想内涵的抉择,整个画坛众说纷纭。此时,《塔吉克新娘》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格局。画中新娘恰在喜悦快要形成却终不必形成笑靥之前那耐人寻味的一霎间,给人以神色端庄而略带几分羞涩之感,充满了东方的审美情趣。同时作者对西方油画造型进行了深入研究,注重作品体积感,采用了侧光,加强明暗反差,在色彩上加强色块对比,凸显红色,直奔喜庆主题,从而营造强烈的艺术效果。将中国审美趣味的“意”与西方油画语言的“形”相融合,表现出现实生活中中国人的精神美、人性美,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这幅画也被当时中国油画界认定为“新古典主义”的开始。
 
NO.5李可染《万山红遍》1963年 
 
/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少年拜家乡画师学习传统山水。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9年入国立艺术院研究班,师从法国画家克罗多学习油画,期间得到林风眠的指导。1943任重庆国立艺专中国画讲师。1946年应徐悲鸿之邀任教于北平艺专,同时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1949年后,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作为新中国山水画革新的代表人物,李可染的山水画深沉博大,画意新颖,借助写生创造了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的新的山水意象。他将西画中对光的运用引入中国画,令传统山水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层次和体积感,极大地推动了山水画的现代转型。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画坛兴起了毛主席诗意山水画的创作热潮,大批画家从豪迈激越的主席诗词里获得了山水画的创作启发。此作依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两句所作,描绘了南国深秋的壮美景象,带有鲜明的理想化色彩。作品以布置满幅的山势充满画面,巍然屹立的主峰具有纪念碑式的效果,与左侧的远山共同构成深远之感,近景树林与山间的村舍按大小层层推进,蜿蜒而上的“Z“形曲线配搭矗立的大山在构图上形成宏大效果,率先令作品获得了不凡的气势。色彩上,画面整体以重墨为底,上敷朱砂、朱膘色,大量朱砂的使用营造了“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磅礴气象,色调瑰丽深沉,与之相映成趣的是作品中的“挤白”,这是“李家山水”的经典程式,作者利用色墨将白色空间压缩为山间的屋舍和倾泻而下的溪流,使其成为画面最亮的画眼。整幅作品和谐地将墨色、朱砂以及“挤白”三个不同基调统一在画面中,互相映衬、相得益彰,愈加地增添了深秋群山的雄峻气势。此作体现了作者在山川写生后提出的“采一炼十”的创作主张,手法纯熟自由,具有“李家山水”的撼人魅力,恰当地诠释了毛泽东诗词的恢弘意境。 


 

点击扫码关注

2013 版权所有 © 书画院单位门户网站 京ICP备1900855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