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周一至周五9:00-17:0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聚焦
新闻中心
行业聚焦
推动文化志愿服务成为社会新风尚 时间:2014-01-20 09:43:23 来源: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社会领域的深刻发展与变革,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迫切,进一步催生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新发展。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包括文化志愿服务在内的志愿服务工作。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文化部组织开展了“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系列活动,2014年则被确定为“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随着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被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融入国家文化发展总体战略,文化志愿服务也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转而推动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经过不断实践探索,文化志愿服务已经不再是一项由地方和社会自主开展的公益活动,而是纳入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融入了国家文化发展总体战略。以刚刚结束的全国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为契机,本报记者采访了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请他对文化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背景、基本情况、发展方向以及相关政策进行深度解读。

  记者:近年来,文化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迅速。请问文化志愿服务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杨志今:志愿服务是一种以无偿、利他为特征的公益行为。在我国,志愿服务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的学雷锋活动。改革开放以后,志愿服务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的轨道。经过20多年的建设,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突破进展。志愿者人数由少到多,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随着志愿服务逐渐向全社会普及,分类发展、专业化发展成为趋势,这就为文化志愿服务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的志愿服务门类奠定了群众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包括文化志愿服务在内的志愿服务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为此,文化部于2012年联合中央文明办出台了《关于广泛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同年底召开了全国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会议,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这说明,经过不断实践探索,文化志愿服务已经不再是一项由地方和社会自主开展的公益活动,而是纳入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融入国家文化发展总体战略。同时,社会领域的深刻发展与变革和基层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进一步催生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新发展。

  记者:随着文化志愿服务的快速发展,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在新形势下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杨志今:文化志愿者应该是有一定文化艺术专长、热心公益文化事业、志愿为他人提供文化服务的人士。与普通志愿服务相比,文化志愿服务的专业性更强。

  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文化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从具体实践来看,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传递爱心、弘扬文化、奉献社会的过程,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基层、落到实处。二是文化志愿服务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志愿服务形式多种多样、方式灵活便捷,具有宽覆盖、广渠道、多层次的特点,是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拓展创新,对于更好地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文化志愿服务是推进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有效手段。文化志愿服务在培训基层文化骨干、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文艺创作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从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全局看,如果说专业文化工作者是主力军,文化志愿者则是生力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壮大志愿者队伍,能够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四是文化志愿服务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文化志愿服务的工作原则、服务定位和运行方式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特别是面向边疆民族地区开展文化志愿服务,还可以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在为群众带来文化艺术享受的同时,能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进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记者:当前,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杨志今:近年来,在各级文化部门和文明办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全国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迅速发展,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活动丰富多彩,机制逐步健全,影响日益扩大,呈现出蓬勃发展、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特别是2010年以来,文化部与中央文明办启动实施了“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有效促进和带动了各地对文化志愿服务的探索与实践。各地文化部门在文化志愿服务网络构建、规范管理、载体创新、品牌打造等方面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基础良好,扎实推进,可以说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文化志愿服务组织框架初步建立。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目前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区、市)、近百个地级市成立了文化志愿服务组织,组建文化志愿服务团队上万支,登记在册的文化志愿者人数达60万以上。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广东等地均出台了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初步建立起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文化志愿服务网络。文化志愿者队伍已经成为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各地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把开展文化志愿服务作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的有效手段,组织文化志愿者开展了大量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一批不同类别、不同风格、特色鲜明的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如北京怀柔区文化志愿者义务辅导站网络建设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流动博物馆”基层行活动等,都是在2013年“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三是参与文化志愿服务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各级文化部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通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实现文化志愿者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传播文化志愿服务理念,展现文化志愿者的良好风貌;另一方面通过创作生动感人的文艺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形成有利于文化志愿服务的良好环境。

  记者:我们了解到,文化部2013年组织开展了“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系列活动,请介绍一下这项活动的基本情况。

  杨志今: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精神,落实《文化部 中央文明办关于广泛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文化部将2013年确定为“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其中,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指导实施2项示范性活动,一是横向开展的“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二是在此基础上,纵向实施的“大地情深”——国家艺术院团(馆)志愿服务走基层活动。同时,各地依托公共文化设施、文化惠民工程、节日纪念日等实施了9个主题的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从全年活动开展情况来看,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系列活动导向鲜明、异彩纷呈,具有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从全国和各地情况来看,2013年“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系列活动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创新了公共文化领域,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志愿服务作为一项现代服务手段,增加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弥补了政府和市场公共服务的不足,传递了正能量,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水平,体现了公民的高尚追求,激发了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二是加强文化互动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和“大地情深”——国家艺术院团(馆)志愿服务走基层活动吸引了全国31个省(区、市)文化厅(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30个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文化局和17个文化部直属单位参与,共对接形成了120个项目,3000多名文化志愿者深入到社区乡村,举办各类文艺演出、辅导讲座和展览展示380多场,直接和间接受益群众近100万人次。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实现了资源整合和多方共赢。通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政府提高了服务效能,志愿者实现了自我价值,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单位更好地体现了社会责任,企业等社会力量提高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取得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同时,2013年“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系列活动也呈现出很多亮点,体现了文化志愿服务的宗旨和方向。我觉得2013年基层服务年的亮点可以用3个字概括。一是“精”。“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经过3年的实践,内地文化志愿者将志愿服务与对口帮扶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项目质量持续提高、服务形式不断增多、实施效果越来越好。如北京连续3年邀请新疆和田地区一市三县文工团进京培训演出,招募北京舞蹈学院的老师作为志愿者为文工团成员授课,促进了基层文化工作者艺术水平的提高。二是“新”。“大地情深”——国家艺术院团(馆)志愿服务走基层活动今年启动实施,通过志愿服务形式将高雅艺术引入公共文化领域,契合了当前人民群众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的需要,增加了基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同时又帮助国家艺术院团培育和拓展了文化市场。去年,9个国家艺术院团在25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演出了80场,其中有将近一半的城市是首次迎来国家级院团,绝大多数观众都是第一次观看专业艺术演出。三是“实”。9个主题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紧贴群众实际文化需求,一方面依托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为群众提供艺术指导、知识普及和文化宣传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阵地服务。另一方面组成文化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社区、农村,将文化服务送到基层群众身边,特别是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疾人朋友提供了针对性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12月4日文化部召开的全国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首次表扬了48名优秀文化志愿者,他们之中有扎根基层社区的群众文化带头人,也有活跃在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普通志愿者,还有自办民间文艺团队、为群众送去欢乐的文化热心人。可以说,他们是当代文化志愿服务的实践者和带头人,更是文化志愿精神的传播者和引领者,集中展现了当代中国文化志愿者的风采。

  记者:您刚才介绍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态势和具体推动措施,那么您认为,当前我国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下一步,文化部在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方面有什么打算?

  杨志今:总的看,我国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既是各级文化部门和文明办倡导推动的结果,也是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的结果,更是广大文化志愿者不辞辛苦、勤奋工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文化志愿服务整体水平还不高,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一是全国文化志愿服务总体规模还比较小,各地发展也不平衡。与全国数千万志愿者总数相比,文化志愿者人数还比较少。一些地方对文化志愿服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文化志愿服务社会化发展不够,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志愿服务项目创新较少,长期持续开展的品牌不多。三是文化志愿服务机制建设还有待完善,保障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志愿者招募、项目设计、规范管理、运行保障、绩效评估等方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同时,由于保障不到位,缺少必要经费和政策支持,限制了活动扩展,降低了服务品质,也影响了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前不久,中央召开了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为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特别是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后,各级文化部门在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时要重点从3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工作:一是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广泛传播“学习雷锋、服务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理念,培育志愿服务文化自觉,在全社会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二是坚持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为服务重点,积极搭建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平台,打造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品牌,把文化志愿服务做到基层、做进社区、做进家庭,促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三是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化,完善文化志愿服务长效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健全志愿者招募培训和注册管理制度,建立志愿者星级认定、嘉许制度和志愿服务回馈制度,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制度。

  为了做好这些工作,文化部已经决定,将2014年确定为“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从氛围营造、活动组织、制度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开展。

  记者:请具体介绍一下2014年“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有哪些重点内容?

  杨志今:2014年“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将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年,将重点在五个方面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文化志愿服务作为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积极推动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纳入文化建设总体安排,加强组织指导和统筹协调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务机构,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扩大服务范围,形成工作合力。二是以城乡社区为重点,带动全社会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在服务主体、服务方式和服务人群几个方面,推动文化志愿服务队伍进社区、服务进社区、制度进社区。三是继续做亮示范品牌,构筑文化志愿服务的立体化网络。2014年“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活动将以“美丽中国梦·文化志愿行”为主题,建立起横向援助与纵向帮扶相结合、品牌建设与一般服务相结合、政府指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立体化服务网络。四是完善工作机制,推进文化志愿服务科学规范发展。重点加强理论研究,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的相关政策,推出一批理论研究成果。逐步健全招募管理制度,完善供需对接制度,建立培训制度,实行考核激励机制,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向机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五是为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积极拓展社会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以赞助或捐赠形式支持活动开展,为文化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保障文化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使文化志愿服务逐步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
 

 

点击扫码关注

2013 版权所有 © 书画院单位门户网站 京ICP备1900855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