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嘉德20周年的首场拍卖——嘉德四季第33期拍卖会上,“山河岁月——梁寒操藏民国名人尺牍”专场成为最大的亮点,其中杨虎城《楷书》估价8千至1.2万元,最终以264.5万元高价成交,超过估价200余倍。
紧随其后的2013年6月北京传是春季拍卖会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一副书法作品以2.5万元起拍,最终以29.9万元高于起拍价接近12倍的价格成交。
名人墨迹纷纷拍出高价,这一现象不单受到业内人士关注,亦已在民间引得广泛讨论。一时间名人书法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价格扶摇直上。名人跨界写书法,为何价格远超职业书法名家?究其原因,“名”落何处,才是问题的关键。
界定模糊的名人书法
在手写字已经从普通大众的生活渐渐远去的当下,能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并不十分常见,大多数人连如何正确的使用毛笔都不甚了解。现代生活造就了书写方式的改变,今人的书法造诣已经很难与前人相较了,书法已经从旧时文人的必修功课变成了一种高高在上的修习。
2013年上半年的交易市场,名人墨迹的拍卖行情一时热闹非凡。高价成交一方面引起人们对名人书法更深层的关注,另一方面也带动了部分投资者跃跃欲试的心态。然而“名人”的概念其实并不容易界定,演艺界名人赵本山的“龙腾凤舞”四个字曾于2010年底创下92万元的高价,达到单字价格23万元;演员唐国强、张铁林的作品也均以单字万元起跳。但这部分作品如与近期拍得高价并引发热议的杨虎城、莫言书法作品相比,也并不属同类。
杨虎城《楷书》中国嘉德供图
书法作品的高下取决于写作者其人的文化内涵。名人书法的受众面要大于书法名家,因为其在公众中的社会影响力较大,有些可说是妇孺皆知。而譬如启功、沈鹏、欧阳中石、张海等职业书法家更多得到的是专业收藏圈的认可,虽功力深厚,但“名气”的传播程度总归是受到一定限制,这也间接的说明为何名人墨迹频有一鸣惊人的动作发生。
在同几位拍卖行的朋友及藏家探讨过后,记者将“名人书法”稍作划分,大致归为以下两类。
社会名人及文化学者
台湾知名建筑师宋绪康出身文人世家,其祖上曾仕宦清朝,后与张大千、溥心畬交集甚广,耳濡目染之下他对中国文化有着不同的感情及收藏心得。2013年6月6日,“烽火山河求仁赴义、救亡图存(1839-1946)”展览在台湾历史博物馆开展,展出的珍贵文物、手稿、书籍等历史文献均由宋绪康提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墨迹是反映一个人最直接的东西,我收藏这些名人的书札信件,是有一定的感情在,跟单纯收藏书法或者绘画不太一样。这些名人对整个中国起到的作用远远大过一些书法家、绘画家,而我将他们的墨迹手稿等集合到一起展出的原因,是希望可以让现在的人更多了解这些被遗忘的历史。”
若以社会影响力而论,蒋中正、康有为、梁启超、鲁迅、胡适、杨虎城等均可划归至此部分。这部分人物墨迹或存世不多,或由于种种原因鲜有流向市场,随着市场研究的重视及深入,其价值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挖掘。
链接:在中国嘉德2013年第33期四季拍的“梁寒操旧藏专场”中,上拍了125件民国人物的法书尺牍。作为国民党元老的梁寒操,曾参加过讨袁运动,任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这是当时国民政府的核心权力机构,作为其时军政界、教育文化界、经济界、少数民族地区等各方精英代表,这125位人物均位都担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也许是借用工作之便,梁寒操分请此中各位为他跋写尺牍,集成此两函,前后也历时十余年时间。题写内容,既有人生箴言、共勉之词,也有自作诗文,叹人生表友情,还有时局政论,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
蒋中正、汪兆铭、冯玉祥、杨虎城、张治中、蔡元培、陈果夫、李宗仁、何应钦、张自忠、阎锡山、傅作义、蒋作宾、柏文蔚、张继、李烈钧、柳亚子等均位列其中,而其中相当数量的人物,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墨迹几乎很少能够保留,说它们弥足珍贵,亦丝毫不为过。其中蒋中正《楷书》235.75万元成交;冯玉祥《隶书五言诗》103.5万元成交;傅作义《楷书“声应气求”》94.3万元成交。
张伯驹《楷书》 中国嘉德供图
旧时文人均受过良好的教育,其书法基本功大多深厚。张伯驹、俞平伯、林语堂、冯其庸、季羡林、李桦等文化学者,都对中国传统书画的研究有不同的探索,再加上他们在各自领域的影响力,这部分书法作品价值仍有继续放大的空间。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文人书法作品相对而言真假难以界定,因此会出现同一人作品价位悬殊较大的现象,其市场交易价格弹性很大。
此次莫言拍得高价的书法引起社会上广泛争议,其作品确是带有文人修养,更不可否认的是高价成交的背后多少借助了“诺贝尔效应”的光。作家贾平凹曾直言不讳的说,“我养家的方式不是写书,而是靠卖字画。”书法的艺术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法艺术本身的价值,二是书法家自身人格形象的价值。今人收藏“厚今薄古”,当代书画交易圈子怪相迭出,文人卖字也早已见怪不怪了。
链接: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大藏家张伯驹以其收藏之富闻名全国,眼界之富同时亦提升了他独特的书画艺术,他本人的书法、绘画艺术造诣颇高。世人评论其书法,多谓有碑有帖又似皆无,一点一画似古代某家又不似,形成了其特有的“鸟羽体”。
戏曲或演艺界名人
2011年9月一个秋日下午,“正是清秋送爽时——李苦禅、李燕父子国画作品欣赏”主题活动在北京大观园举行,曾拜李苦禅为师的蓝天野应邀参加沙龙并在现场作画。众所周知蓝天野是知名的表演艺术家,其实他是先在北平国立艺专学油画和中国画,后才投身戏剧的,曾是李苦禅和许麟庐的弟子。
“演艺界的名人因其自身的公众效应,他们的书法作品在自有的圈子里流通不错,但在其他圈子流通就有难度。”一位拍卖行的朋友对记者说,“目前有一些演艺界或戏曲界人士书画修养还是很好的,比如知名相声演员马季,他的字写的也不错,但是因为忽然过世,其作品的真假性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另外,一些人的作品存在作秀或资本运作的成分,其自身名气大过于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未知性很大。”
链接: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祖父、父亲都喜欢书画,梅兰芳自幼受家庭熏陶,也酷爱书画艺术。光绪甲午科状元张謇在京为官时喜欢看梅兰芳演出。梅兰芳祖张謇家乡南通很近,梅兰芳借乡谊常向张謇乞教书法。后来张謇辞官回南通兴实业办教育,但两人仍书信不断。
梅兰芳的书法根底扎实,清丽娟秀;绘画笔触细腻,风格高古。1925年,梅兰芳正式向齐白石学画,而且也向王梦白、张大千、汤定之等人求教,博采众家之长,画艺大进。与此同时,他还注意将绘画与戏剧结合起来。
名人效应,应认准深层价值
名人书法,名气是前提,最重要的则是参考名人本身的文化内涵。
中国嘉德书画四季部总经理贾云涛对记者说,“现在这些名人书法能不能成为一个收藏主线,还是需要时间慢慢来的。上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一些藏家就已经在专事研究这部分东西,其中包括老舍、冰心、胡适、林语堂等人写的书法、手稿、信札等。现在大陆地区有些收藏的朋友也已经开始关注到这部分了。传统文人的字为何有意思?因为过去文人是卖画不卖字的,字大多是朋友间交流感情互相赠送的。现在因为能够拿毛笔的人不是特别多,书法已经成为一种艺术门类了。在过去,用毛笔写字跟我们现在拿钢笔写字是一样的,文人们写不好毛笔字是很丢人的事情,这是一个修养的问题,在当时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风气。我们现在都用电脑,所以才会觉得书法是高高在上的东西。”
对于名人手迹逐渐广受热捧,贾云涛分析:“过去的知识分子很多有着良好的教育,譬如私塾、留洋等。我们通过研究民国时期这部分历史了解到,国民党时的军界、政界、文化界名人之间都是互通的,所以这些书法、信札、手稿等是一个历史的佐证。这次杨虎城的《楷书》拍得高价,一是由于此次是杨虎城墨迹在拍场的首次亮相,再者因为他的字比较稀缺。名人书法也是需要根据市场来看,并不是这一张卖好了,后面就都好了。实际上它们也是一种文献,我们在研究梁寒操旧藏的时候发现,一些军阀、甚至武夫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他们的字写得也非常好,只不过后来弃文从武了。”
记者曾在知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家里看到多张他年轻时习戏的照片,欧阳中石是京剧“奚派”第二代传人,其师奚啸伯是京剧老生,四大须生之一,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齐名。欧阳中石曾在专著《啸伯永啸》中说,自己不仅在京剧方面受恩于奚啸伯先生,而且在书法方面也大享师恩。奚啸伯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在历史、文学、书法诸方面都有很高的修养。“一些戏曲界、演艺界的朋友写字,这都是需要有文化修养的。”贾云涛说,“梅兰芳、周信芳、谭鑫培等都写得一手好字。我们现在怎么衡量一个艺人?不光需要表演,这些内在的涵养是支撑他们演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