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在失去了传统文化向度之后,中国书法有没有意义,答案是肯定的,书法功能的分化也好,转向也好,书法形式、技术风格反映了当代书法家独特的艺术理念、艺术理想、不断转型的审美情趣。我们也不能一成不变用传统书法文化属性,要求当代书法文化品质。同时也不能过于放纵当代书法“去文化、去深度”的书写趋势。
我们所要求的当代书法家恢复传统文化的书法属性的呼声,没有断过,但在如何恢复上从来没有提出更具体可行的方法。有人说,大量学习传统文化,恢复古人的传统学养,就是恢复书法传统文化属性的根本。但从书法创作的角度上看,没有能力进入古典书法准确地表达与书写,书法的文化属性就是空中楼阁。其实,真正有效地推进当代书法与古典书法的传承关系,中介和桥梁应该还是作品形式与书写技法。当代书法每向古典推进一步,最先获得的直接感知就是对古典书法的外在形式引发起相关的文化气质的感悟,进而对传统技法作了更为细致的精准的解读。书写的技法看似与文化的属性无关,但当代书法在接受传统技法和领悟传统审美上,领悟了技法中的表达细节,才有可能领悟到表达后面的心性。
我们从传统信札、尺牍、册页的优雅、闲适引发当代书法小品流行。
从残纸、简牍外形中的残破与漶漫的古旧感引发做旧的流行。
从墓志铭、碑刻的沧桑与冷峻引发碑学对此的沉迷。
每一种传统经典形式的背后,都有经历史沉淀之后的文化芳香。先锋的书法家们比理论家更为敏锐地觉察到了这种美,才能把它们一一还原到当代的书法创作中来。这些都是对传统书法文化属性有效的修复。当代书法家中,越能对传统书法创作了解,越能从传统中发现形式的文化意味。
在这里我愿为当代优秀的书法家对形式的发现与努力,多讲点话。古代书法家也好,当代书法家也好,他们一生都是寻找美,这是共同的。只是古代书法家,在寻美过程中,也用书法表达“真”与“善”。当代书法家更为侧重形式之美,他们天性是用审美的感悟、认识和思考去发现美和创造美。但当代书法的文化属性也由此从“真”(书写的真挚)和“善”(人格的塑造)更为专注地走向了“美”。
当代书法家们寻找古典美的外在形式,慢慢地夸张了形式的一面,一种脱离了内涵的形式开始大面积的泛滥起来,并不断地传播与复制。我所担心的是当代书法家对“美”的理解出现了重大偏差,认为“美”可以不断地从形式抽象中提取,走向了单纯的色彩与款式变化之中,新奇与张扬视觉变化。大部分书法家对形式构成的强化成为当代书法创作的唯一价值,而掏空了形式背后的审美价值,使创作变成观念的游戏和笔墨的游戏。
尽量回归传统的文化属性,当代的书法家与书法理论家都在努力,对古典形式体察之后,对古典书写技术的关注应该比形式关注更为切实。笔法意识成了书法家与理论家关注古典书写技术的焦点。通过以笔法为代表的书写技法解读古人,准确地解析古人传统经典的笔法,是走向传统的第一步。
应该说当代书法在书写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对古典书写技术研究与培训使得专业书法家的书写控笔能力得到强化。当代书法技术和恢复与推进是一种集体的方式,每一种个体细节的发现都将在展览与传播中汇集成一股技术流。
强化传统书写的技法没有问题,问题是我们对书写技法的观念有很大的分歧。绝大部分书法作者把技术当成了书写的目的。所以技术的复制,技术经验的僵化,掏空了作者的情怀与精神。技术不是目的,而是书写表达的手段,这种手段有两个方向,一是在传承古典的书法技术时,形成古典审美伦理的观照,使当代书写获得一部分古典艺术的品格,脱离庸常;另一方面,要用这种古典语言表达对当代生命的情怀。书法语言要有生命感,要注入作者的感情,只有获得生命和心灵的支撑的书法语言,才是最好的书法语言。技术的平面化与复制,最终导致当代书法的肤浅和庸常。要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有人重新从古典书法内部出发,探求书法技法的个性的差异,将解放技法中“笔法”核心的情结,开放更多的视野。如何不把笔法视为救赎工具,用另一种眼光察看,走向书写的语言与表达的关系,肯定会给我们带来重大的发现。以及不同的书法语言点背后隐藏着作者什么样的审美与情感。这是我们重新走向传统的一种方式。
说实话,我不怀疑我们对传统书法文化属性的虔诚、挚爱与守护的态度,我所担心的是如何将这一态度转化成当代书法文化属性的一部分。当代书法在一次次断裂与失序中,不断寻找回归的途径,一再证明传统书法的文化属性的生命力。人们把书法作为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象征,投入集中的关注从而获得的普泛化的社会影响,极大地提高和扩大了书法在当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声誉。但是我们给当代书法怎样的一种文化性格。一方面由书法本身的规律进行,另一方面由书写主体共同塑造。
相对于各种文化观念,社会文化的传播媒介对于当代书法具有深刻的影响,这也是别于传统书法的重要特征。现在是一个大众传媒时代。无论是各种大小展览、各种级别的展览,还是电视、网络,社会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丰富形式传播。当代书法就是在这种文化环境之中运行,它的方便和快捷也要求书法走向更为快速的观赏,更为深层的情感品读,意境欣赏的传统阅读方式,被当今的海量的书法作品生产洗刷着、漂白着。因为书法必须考虑如何与其它社会文化的竞争、合作以及各种复杂的互动。书法自身的传播媒介很大程度地决定了书法文化的特征,这些正影响着当代书法的性格,我们还用一成不变的传统标准评价当代书法的是非,不是我们抛弃轻视当代书法,而是我们被当代书法所轻视和抛弃。
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书法,我感到现今书法文化属性面对的内容复杂多了——我指的不仅是书法本身,还包括书法周边的文化环境。首先,如何认识某些对于书法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文化观念。当书法与人品结合起来的时候,书品即人品,可能强调了人的价值;它与当代市场理论结合起来的时候,可能强调获得更多的欣赏者,如何让书法雅俗共赏;进入表现主义理论,可能发展出个性、艺术观点、个人空间之类的观念;进入文化学范畴,就会成为相对于民族、传统、国粹的概念。总之, 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文化观念:有利有弊,利弊交织并存。我们无法简单地断定这是指导我们书法的金玉良言,也无法轻率地挥动理论手术刀予以切除。只有回到了特定的历史语境之中,我们才可能判断这些文化观念的实际意义。事实上,我们必须在许多时候进行各种复杂的权衡。
当代书法虽然轻化传统文化的整体文化精英意识和社会担当意识,但目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正处于一个重拾和重整的阶段。相信经过书法家们的努力,当代书法文化属性在持有传统文化属性的同时散发出自己该有的光彩与魅力。当代书法的文化属性,由当代的书法的功能所决定,观赏、修心、研究的功能都要求着当代书法有不同文化属性的侧重。
当代书法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发现当代书法不可避免地从心性的文化方向朝表面与感性的艺术方向转向。这一转向成了当代书法文化属性的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