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和西洋画两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西方绘画长于写实,中国绘画崇尚写意。西方绘画注重写生造型,中国画注重意象造型。所以,西方宗教绘画中的圣母,要用现实中的凡人模特儿为创作依据。所以,西方的一幅风景画,要在同一个角度,同一个光线下写生完成,甚至画家要带着斧子,砍掉遮挡视线的枝干。所以,西方人画静物时,要把水果放在盘子里,要把禽鸟制成标本摆在台布上进行创作。所以,西方绘画给人以视觉真实的美,画中的人物有着和真人一样准确的解剖关系,风景则可以“走进去”,静物画则可以“摸得着”。所以,才有鸟儿飞向画面啄食葡萄的故事。
中国画就不同了,就山水画而言,它画的是风景,但不叫风景画,因为它不是自然界存在的某个具体景色的真实写照。它是画家关照自然造化后的“心象”表现,它可以是画家“行万里路”的印象,也可以是“读万卷书”后的虚拟。可以是对当下的感受,也可以是对过去的回忆。即便是当代画家的对景写生,也不是画眼前所看到的对象的真实感,而是摒弃了明暗、色彩、透视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干扰”,画家可以把眼前的景象东搬西挪,删繁就简,不仅取其“形”,更重要的取其“质”,进入“现场创作”状态。
说中国画,就不能不说“笔墨”,“笔墨”是中国画所特有的语言形式,但它又超出了一般绘画的语言形式而具有更深的精神内涵。你不讲究它时,“笔墨等于零”,你讲究它时,“笔墨”可以包含一切。西方绘画认为在阳光下的色彩中没有“黑”,中国画则可以把造化万物的颜色还原为黑白世界,用最简单的黑白可以演绎出天地万物的无穷变化。“笔墨”可以成为画家全部思维的载体,不仅可以从总体上体现中国画的艺术高度,还可以体现诸如气韵、气质、气象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形而上的精神因素,也可以体现诸如苍劲、老辣、柔韧、淡雅等不同趣味,从而体现出画家的不同的艺术个性和风格。可见,中国画的“笔墨”不是简单的技巧问题,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
“长卷”,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画的特点,也是中国画的独有形式。长卷的画幅是横向展开的,虽然画幅的高度不可能很大,而宽度可以充分延伸,画面容量之大,是其它绘画形式难以比肩的。长卷有它的特殊难度,难处就在于它的“长”。没有画家的“心象”思维和高度艺术概括能力,不可能有《千里江山图》,用如实表现对象的思维方式和科学透视规律作画,也不可能产生《长江万里图》。长卷里的场景转换、结构的衔接、笔墨的变幻等等,都比其它艺术形式更复杂,也更难驾驭一些,中国画的特点,在长卷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正所谓“笼天地于形内,借万物于笔端”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