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0、60后已成功统治艺术市场多年的同时,70、80后艺术家的崛起成为艺坛的一大话题。近日,内地艺术品市场备受关注的四大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北京匡时、北京保利、北京翰海的秋拍相继落幕,四大拍卖公司的总成交额不敌2013年秋拍。不过在宏观经济环境和艺术品市场调整之下,拍卖市场的表现也在预料之中,倒是一些70、80后年轻艺术家拍卖纪录频创,这一现象引发各方关注和讨论。这些年轻艺术家及其背后的新兴藏家将推动当代艺术市场洗牌,还是会催生市场的新一轮泡沫?
70后拍场频创纪录
以往,定位于高端藏家、高端拍品的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中,几乎全是60后以及年代更早的艺术家,方力钧、张晓刚、岳敏君等这批60后艺术家作品是成交额的主要贡献者,而在今年秋拍中,香港苏富比对年轻艺术家的市场策略悄然改变。
在10月的香港苏富比秋拍当代艺术夜场中,首度推出的3位70后艺术家作品的表现便让业内人士眼前一亮。贾蔼力的《疯景1号》拍出1180万港元,刷新其个人纪录的同时,也令其领先于其他70后艺术家跻身千万俱乐部。同样创下纪录的还有王光乐的《水磨石2004.1.1-2004.2.5》,拍出了544万港元,而刘韡的《紫气系列H2》则拍出340万港元。
生于1983年的郝量的作品《云记》则出现在佳士得上海今年秋拍上,估价即为280万-380万元,最终以675万元成交,刷新了这位年轻艺术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
随后,中国嘉德在今年秋拍中,改变以往的“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设置,将当代艺术部分按照学术梳理出4个专场, 在“承载-中国学院绘画及雕塑专场”中推出了美院第三、第四画室的师生作品,结果创出了4项年轻艺术家作品拍卖纪录。其中朝戈作品《两个人》以931万元成交;徐累《霓石》以1840万元成交;沙耆《比利时同学》以471.5万元成交;尚扬《董其昌计划-5》以851万元成交,创艺术家抽象作品拍卖纪录。
北京匡时现当代艺术专场中也有4位青年艺术家创下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陈可《植树》以212.75万元成交;欧阳春《捕鲸船(二)》以161万元成交;沈小彤《红红的那些人》获得广州双年展优秀奖,以345万元创造了艺术家作品的最新纪录。
年轻艺术家们一连串个人拍卖纪录的诞生,给人一种感觉,以前拍卖会上的星星之火,大有蓬勃爆发之势?
艺术收藏格局两极分化
当代艺术市场上目前形成两类买家,其一是资金实力雄厚的机构、企业藏家,关注“60后”艺术家,因为他们的创作已趋于稳定,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已经明确。其二则是中小收藏者,关注更为年轻的艺术家,与前者相比他们作品的价格相对偏低。高价作品对大买家有吸引力,多数中小收藏者关注的是有潜力的作品。当然也有一些新兴的、年轻的收藏者,因为成长经历和兴趣爱好使然,偏重于发掘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70、80后艺术家大多曾接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很多人还有在欧美留学或工作经历,具有国际化视野,掌握国际的艺术语言。目前70后第一梯队中成功艺术家其市场轨迹基本可以概括为,有专业画廊的推动,同时国际方面运作得也不错,经常在国际上亮相,造成市场面很活跃。
策展人张海涛认为,70后艺术家的创作不像50、60后玩世、艳俗、政治波普艺术家一辈子用一个符号或坚持一种脉络创作,他们更多的是可变,喜欢怀疑创作,不断地变换自己的关注点,喜欢鲜活的事物,摆脱现代派艺术的语言线性脉络和私密话语。从品牌经营的角度这是他们的劣势,也是他们不是那么大红大紫的重要原因。
当代艺术经历了85思潮,89现代艺术大展,90年代政治波普、新生代、玩世、艳俗、卡通一代、后感性思潮……张海涛认为,70后艺术家更关注自己的青春私体验和微观叙事来折射现实境遇,对崇高直接的政治、宏观叙事现象关注相对较少。
“年轻艺术家有勇气,有些局部作品不错,比如抽象作品,但从整体上炒作成分太大,其中也有评论家的问题,比如卡通一代,可能会被写进美术史,但只是作为一个过程,不是人类的艺术精华。”画家李大鹏从批判的角度评价说。
“卡通一代” 艺术家的作品曾引发人们对年轻一代艺术的担忧,离开了流行 、离开了简单的图式,年轻一代艺术家还怎样对艺术思辨和讨论,能否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突破人们通常所理解卡通艺术作品的思维惯性——平面化和简单的视觉符号。
拔苗助长或现泡沫
刚从美国迈阿密艺术周回来的在3画廊负责人季晓枫说,“世界各国的艺术家都在反思当下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生命与死亡,贫穷与财富,自由和权力,现实和梦想等,而我们的许多年轻人却还在某种画法的匠气中消耗精力,这种状况带来的危害不仅深重,而且久远。”
“中国艺术市场青黄不接的时候最忌讳拔苗助长,但从北京秋拍的结果看,资本似乎更愿意,也更精于此道。”季晓枫说,国内对年轻艺术家的定义,从年龄划分上,比国际市场上默认的定义大约整整小了10岁,在这个年龄层面,充满反思和实验的艺术家创作其实一直非常活跃,这与文化环境的日益恶化恰恰相反,只是他们并不被大众所知,更加不会过早进入二级市场。
他认为,如果把有价值的作品的核心品质放在提出新的问题或者观念的话,在当下的文化环境中,被媒体和资本过度追捧的艺术家和作品的价值多半可疑。在一个既有多元文化包容性又要求全球化视野的艺术市场上,通过拍卖举牌硬推几个年轻艺术家的做法是可笑的。 “资本总要有一个去处,老的作品厌倦了,又在寻找新人了,年轻艺术家要勇于检查自己的问题,不要吹牛,艺术界也在新陈代谢,太急了,欧洲市场上不允许假拍的,大家都在寻找机会,没有想到如何把艺术家做好,顺从艺术规律,感觉人们没有识别能力了。”李大鹏说。
“在3画廊未来将配合对极少数极具才华的年轻艺术家的引领和推广。”季晓枫说,这种方式将越来越成为当代艺术画廊的主要做法。这一类画廊将越来越关注国际化的艺术博览会、海外的主要美术馆和艺术收藏基金的合作。
“国内收藏者更应该把视野放宽,多关注世界市场。这样更加有利于对国内艺术市场的判断。”季晓枫认为,每一种艺术形式和创作层次都有存在的价值,这是一个市场细分的问题。较为传统的,坚守本土价值的艺术家,经常成为国内资本的追捧对象,有人愿意出高价买,这也是好事儿,人家毕竟把多买一辆车或者多买一个包包的银子放在了购买原作上。中国最优秀的一批年轻人已经具备了与世界艺术市场直接对接的能力,他们的画廊多半也都有这样的渠道,有些干脆就是国外的画廊在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