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周一至周五9:00-17:0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聚焦
新闻中心
行业聚焦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时间:2014-12-11 09:16:55 来源: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日前在京召开,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强调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制度设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会上强调,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
 
    此次审议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即将出台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可以说正是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的成果。在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加快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文化部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有效举措,各地也涌现出一批以服务人民为中心、以满足需求为导向的改革创新成果。在这些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文化部积极调研总结,深入研究论证,牵头组织协调,为顶层设计提供决策参考,积极推动相关文件出台。
 
    以改革为动力,促进资源整合
 
    为着力解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分散、利用率低、重建轻管、可持续性差等问题,安徽省结合“美好乡村”建设,自2013年7月开始,在全省6个市20个中心村试点建设标准化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农民文化乐园,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工作中,该省加强跨部门统筹协调,以整合求突破,统筹利用基层宣传文化、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图书出版、电影电视等各相关方面的公共资源,推进场地、设施、资金、项目和人才的统一规划、集中布局和共建共享。据悉,截至今年11月底,该省已建成农民文化乐园60家,实现市县全覆盖。与此同时,还依托现有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场地和设施,加大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重点惠民工程整合力度,拓展功能,试点建设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近年来,上海市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统筹协调机制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合力,社会文化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如2013年举办“市民文化节”,向社会各界征集举办文化活动的主体,有500多个社会文化机构申报参与。丰富的办节主体,使“市民文化节”上演了“百个社区大展示、万支团队大竞技、社会各界齐参与、千万市民共享受”的文化狂欢,一年内推出活动4.9万余项,开辟了活动项目社会化、专业化运作的新模式,形成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局面,使群众更多、更好、更便捷地享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是中央提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3月19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议顺利召开,标志着国家层面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正式运转。目前,协调组成员单位已增加到25个,初步建立了定期会商、齐抓共管、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各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协调机制平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力抓手。同时,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等工作的推进,许多地方也建立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在第二批示范区创建工作中,各地尤其重视促进区域文化融合发展,分别建立了不同的合作联盟,组织开展了多项区域文化联动活动。各级文化部门也积极会同工、青、妇、科等部门推进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免费开放,推动把部门文化资源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范畴。今年,文化部还开展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试点工作,分别确定10个国家级试点地区,为全国推进相关工作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以需求为导向,实现均衡发展
 
    对于内蒙古自治区来说,如何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有效覆盖,提高城乡基层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自2009年开始,每年1月至3月中旬,自治区都会组织各级艺术院团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要求每支乌兰牧骑每年深入本旗县农牧区活动4个月以上,为群众演出100场以上,每个行政村月均演出一场以上。2013年,全区各级艺术院团下基层演出达到7083场,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牧区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针对近800万基层农牧民生活地远离城镇、几乎无法获取网络信息的状况,自治区还实施了“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服务农牧民达10万余人,成为一项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薄弱和基层政府财力不足的实际,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流动舞台车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将公共文化资源直接输送到基层,提升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文化部、财政部实施了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有效改善了公共文化单位的服务质量。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重点关注西部和贫困地区,努力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通过建设少儿图书馆、盲人图书馆,实施“中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计划”,组织“中国老年合唱节”和“中国少儿合唱节”,保障老年人、少年儿童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文化权益。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原则,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志愿服务不断向社会化、项目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2014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和“大地情深”——国家艺术院团志愿服务走基层共对接145个项目,组织5000多名文化志愿者深入城乡基层,受益群众近百万人次。
 
    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升文明素养
 
    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从“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建设的战略布局出发,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目标定位,在全省部署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打造集思想道德、文体娱乐、知识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目前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3000多家。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坚持内容为魂、服务为王,牢牢抓住“四进”不放松。一是推动教育教化进礼堂,组织开展形势政策宣传和道德宣讲,举办道德模范、好人好事、好婆媳评选等,开展科普知识教育培训,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基层群众文明素养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二是推动乡风乡愁进礼堂,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展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等内容,将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村庄客厅”。三是推动礼节礼仪进礼堂,利用中华传统节日和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组织开展祈福迎新、重阳敬老礼、儿童开蒙礼、成人礼等礼节礼仪活动。四是推动文化文艺进礼堂,广泛开展“千镇万村种文化”和文化结对、文化走亲活动,建立菜单制度,努力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近年来,广东省在举办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策划设计了一批接地气的新项目、新品牌,如广东社区文化节、“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群众性文化系列活动、“同饮一江水”全省农民工歌唱大赛等,为满足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服务搭建平台和载体。2013年举办的“同饮一江水”全省农民工歌唱大赛,全年演出超过85场次,受惠群众逾30万人次。
 
    文化部高度重视群众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引领作用,对群星奖评奖制度以及基层队伍的培训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以此引导和带动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同时组织群星奖获奖作品进行全国巡演,共举办专场演出400余场,现场观众达100余万人,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根据文化部的相关调研,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化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在提升群众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河南省郑州市向市民免费发放“公共文化地图”,使群众便捷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云南省探索共享工程与农村文化建设结合的新途径,在基层乡镇和行政村设立“农文网培学校”,使基层群众获得学习知识、享受文化生活的便捷条件,实现了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目标,受到了群众好评。共享工程四川分中心在部分寺院建立基层服务点,将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资源送入寺院,对加强沟通交流、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点击扫码关注

2013 版权所有 © 书画院单位门户网站 京ICP备1900855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