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随时品尝“文化家常菜”
“我此生的梦想就是推出一场个人摄影展,想不到今天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实现了。”在一群摄影爱好者的簇拥下,10年专注于微距拍摄花间蝴蝶的社区居民徐国海在致辞中说,这是10月11日在上海市长宁区华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露天平台举办的市民摄影展开幕式上的场景。华阳社区摄影沙龙负责人说:“这次个展的策展人就是沙龙成员。感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展示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
在徐汇区天平社区,以社区先进人物故事为原型开展的“天平处处有雷锋原创作品专场”近日刚刚落下帷幕,沪剧名家沈惠中的演出受到远近居民追捧。2007年,天平社区成立“名家坊”,知名艺术家尚长荣、周小燕、秦怡、陆春龄、茅善玉、唐元才、陈燮阳等“天平人”,常年活跃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或登台亮相,或开办讲座,带出了一大批颇具影响力的群文品牌团队。天平社区所在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纪远认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要有资源,天平最宝贵的就是文化名人资源。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上世纪80年代,上海市98%的街道、乡镇建有文化站、图书室、老年活动室。以此为基础,通过新建、改建、置换等多种途径系统整合、优化配置,目前,上海共建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15个,覆盖全市208个街镇中的202个,平均每个面积约为4800平方米,服务人次达6000万,已初步建成城乡一体、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探索出群众文化活动社会化、专业化的新模式。
金融白领、田间农民,同一平台“点单”优质资源
“电视上的滑稽戏明星来我们社区啦!带来的节目真扎劲!”这是闵行区颛桥社区的顾阿姨近来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顾阿姨说的是闵行区文广局利用公共文化配送机制,将钱程、秦雷、顾竹君、舒悦等百姓喜爱的滑稽戏演员相继请进区内数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事。普陀区长寿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则为区域内的白领专门开设了美容、瑜伽、有氧热舞、颈肩操等时尚课程。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工作就是征询居民意见、研究市民喜好,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点单’式服务。”曹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助理秦蕾说,“原来上面配什么,百姓只能看什么;现在是百姓喜欢什么,我们就点什么。”无论是陆家嘴金融区的白领,还是崇明田间地头的农民,都成为优质“文化家常菜”的点单受益者。
2014年,上海市公共文化配送服务平台升级换代,上海市文广局局长胡劲军参加《2014上海民生访谈》节目时表示:“以往政府包办是单向配送,老百姓的需求往往不能及时满足。今年的配送将改为点菜制,资源库向社会开放,由老百姓自己来点。”“配送体系”中,一级(市级)资源注重精品,二级(区县)根据地域特点与市级形成差异,三级(街镇)利用本地资源,向村居延伸。三级联动,借助同一平台形成全市文化资源大循环格局。其中,5%的经费向金山、崇明、奉贤等远郊区县和大型居住区倾斜。“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的建成,实现了居民从任意一点出发,15分钟即可抵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目标。近两年,依托创新举办全年无休的上海市民文化节,丰富的群文活动在每个季度之初便印成四五百页的活动全表下发居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每天运转12个小时。市民文化节十大市民赛事联动全市17个区县,使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变身网罗多才多艺者的“海选竞技台”。
引入社会主体、专业机构托管,共建高效管理模式
“专业的少儿创意画廊、全职妈妈烘焙厨房、昆腔京韵俱乐部,现在都被引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能做到这一步,是因为与社会组织间达成的资金扶持或阵地扶持协议,实现了公益服务、专业文化服务低价甚至免费。”长宁区虹桥社区负责人游雁说。通过项目招投标,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目前已引进22家社会组织。2013年,上海推出全国首部面向社区层面的公共文化“法案”——《上海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规定》,除了确立建设标准、规范服务内容、制定项目清单,还明确了考核办法和投诉处理规定等。“有了这些‘规定动作’,我们才能更好地依据特色,做好‘自选动作’。”基层文化干部赵厚如此评价。
为实现更为高效的管理模式,优质社会资源和主体频频被鼓励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服务和管理。例如,普陀区文化局主导的苏州河主题文化艺术节、新上海人歌手大赛、市民写作大赛等文化品牌活动,长期合作者中不乏上海市作家协会、市音乐家协会、刘海粟美术馆等响当当的专业性社会单位。黄浦区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也是较早探索专业化管理模式的一家。8年前,民间非营利机构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接受委托负责运营,同时建立由居民代表、华爱和街道办事处三方组成的管委会,每半年进行一次服务质量评估。如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厅里琴声悠扬,舞蹈房内舞姿翩跹,瑜伽班涌动着青年人的身影,老年交谊舞会则场场爆满……正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社科院研究员蒯大申所说:“公共文化服务必须逐步实现由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广大群众共同来提供,才能不断扩大供给、提高服务水平。”
足不出户,“云端”盘点
沪上公共文化产品库存
“今天下午正巧有段时间,随手登录‘文趣闵行’,搜索到这个诗歌类活动,立马点了预约赶来。”白领陈小姐近日在闵行区梅陇镇文化活动中心“文学诗会”现场告诉记者。今年7月,“文化上海云平台建设”试点区县之一的闵行区正式发布“文趣闵行”APP,点戏台、文化活动、文化场所、文化团队、新闻、积分及个人中心等栏目一应俱全。关注度最高的点戏台主要配合上海文化配送机制,系统自动收集市民的“点单”,当点击量达到预设阀值时,信息管理员就会收到“是否举办该活动或配送资源”的请求,以充分满足使用者的自主选择。
由上海市群艺馆、创图科技联手开发的“文化上海云平台建设”,已被纳入上海“智慧城市”总体部署推进建设。按照“统一规范、分头推进、独立运营、系统整合”的原则,各区县子平台与市级文化单位的数字资源一同对接市级平台。胡劲军为其赋予了“数字文化地图”的意义:“上海的公共文化云致力于打造一张数字文化地图,为市民的‘我想知道、我想参加、我想评论’搭建平台,云端将提供文化服务、文化权益、文化课堂。”由此,上海的公共文化服务正从传统模式向专业化、数字化转变。到2016年,市民便可通过电脑、手机、移动终端和电视接入,快捷享受市、区、街镇各级公共文化资源的点对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