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周一至周五9:00-17:0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聚焦
新闻中心
行业聚焦
你真的看懂了书法吗 时间:2014-05-27 11:54:27 来源:
  2008年奥运会期间,东四奥林匹克社区体育文化中心举办了书法公益展览。看得人还真不少,看是看了,先别说 有没有懂行的,恐怕字能认全的都很少。书法中行草较多,有个别狂草的,还有篆字。我连蒙带猜也没认全。如果你古典诗词很熟的话,一幅书法认得几个字就能顺 下来(赵孟頫之前的书法家基本上只写自己的文学作品,赵孟頫开创了他人作品入书法的新风)。可见,文学也是书法的一部分。但现在懂书法、练书法的大概不是 太多吧,虽然满大街都是古董家具鉴赏、古代经典选编之类的所谓的国学书。北京街头、公园常有写水笔大字的,弄个雪碧瓶装水代替墨汁,海绵铰成笔尖。围观的 不少,可惜,那不是书法,那是表演。写得再好,换了真的毛笔就瞎了——不仅书写工具不对,写字姿势、运笔手法都不是一回事。
 
  有时我们看一幅草书,单字看上去并不好看,比如宋徽宗的《千字文》,却是无价之宝。有的字,书法家们交口称赞,我们看了却感觉不到哪儿好。比如弘一法师晚年的书 法。所以,欣赏书法也是一门学问。我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甭管什么大名人,咱先看他的楷书。楷书若过关了,别的字大致就错不了。赵佶的瘦金体不用提,弘一 法师的魏碑极好。而有些人就不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了。比如说沈鹏,楷、草几乎相同,也就无从谈起楷书了。一个人楷书不行,还玩啥枯笔飞白?这里需要说明的 是,真(楷)草隶篆的排序并不符合书法历史,但从书法修炼角度来说,篆、隶起着与楷书同样的作用。草书其实就是在隶书中诞生的。
 
  欣赏书法有三个层次。看是最低级的。一个字一个字地欣赏,“先啃下去,等到二十年后,才恍然大悟,喔,原来是这个样子”。最后是细节意 义上的整体欣赏,包括字体、风格、字距行距、天地左右及文字与书法的搭配等等。现在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个别高校有书法专业。
  此言极是。在古代,字体必须与内容相符。隶、楷用在碑文纪念和公告上,行、草用在信件、记事和写作上。你若用章草给别人写墓碑,其家人非揍你不可。这道理现在也一样。好的书法作品,其 内容与形式一定是相得益彰的。例如,《兰亭序》乃是王右军酒后醺然,“感慨系之”急就的文字,与矫若蛟龙的书法相宜。他的《丧乱帖》和颜真卿的《祭侄文 稿》皆是先行后草,涂改墨迹颇重,正是文中那种“号慕摧绝”、“谁为荼毒”的悲愤表现。欣赏这种书法而不注重内容,只能说所获近半。也有个别例外,比如苏 轼的几乎是楷书的《赤壁赋》,以东坡居士的性格和文章内容,应该行草才对。侯吉谅查阅大量资料才明白苏东坡这么写的缘由。
 
  读懂一幅书法,还需掌握一点粗浅的知识。字体有“表情”,比如魏碑刚猛,隶书威严;《曹娥碑》流畅柔美,《张迁碑》古朴大气。书法家亦风格各异,颜真卿厚重,柳公 权刚直如是等等。任何成熟书法字体都有完备、严格的规律。我们知道欧阳询《九成宫》是楷书的极致,被人称为“法度森然”,草书表面看与其正相反,实质有过之而无不及。“一点一画都不能马虎,转弯的角度、大小、弧度也不能超过规矩,否则草书就很容易无法辨认,也就失去了文字最根本的记载、沟通功能。”书法也 非仅仅是练字,它实际上从各个方面反映了传统文化。例如笔墨纸砚的变化,各朝代的政治经济如何影响书法艺术,为何《祭侄文稿》不可学。
 
  书法大概是三大国粹里最不普及的一门艺术了。中医人人去看,专业级别的京剧票友不在少数,只有书法令人担忧。好东西永远有人去学,也会有很多人去欣赏。难的 就是普及。我们看稍有学问稍有名的古人,字写得都不错,就是因为他拿毛笔写了一辈子。但现在还有人写信吗?侯吉谅反而认为网络时代其实也有有利的一面, “以前只有少数人才能接触的国宝,现在以低廉的价格就能买到精美印刷品,在网上,任何有关书法的资料都唾手可得”。他也许过于乐观了,咱们还是先学会欣赏书法吧。



 

点击扫码关注

2013 版权所有 © 书画院单位门户网站 京ICP备1900855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