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周一至周五9:00-17:0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聚焦
新闻中心
行业聚焦
探问广州如何建博物馆之城 时间:2014-05-20 10:38:13 来源:
  昨天是第38个世界博物馆日,国内外不少博物馆近期推出了各种特展和相关活动,有关博物馆的话题引起人们更大的兴趣。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国内外的博物馆已成为国人经常踏足的地方。广州近年提倡建博物馆城,与很多外地和境外的博物馆比较,目前广州的博物馆表现如何?差距又在哪里?
 
  羊城晚报记者近来走访了国内外多个博物馆,在今年世界博物馆日“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的主题下,感受着不同博物馆的特色。以浙江省博物馆的“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展”为例,截至5月16日,29天的观展人数已经突破10万人。广东省博物馆新设特展“曙光文明——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在微信开放5月18日的导赏活动预约时,数十个名额被瞬间秒杀。
 
  一说硬件:
 
  专业性贴近性如何“摆平”?
 
  作为本土博物馆“一哥”的广东省博物馆,近期开设了几个新展览。昨日早上,记者在广东省博物馆西门外看到,不少人一家子排队等待进入博物馆观展,直到中午时分,排队等候安检进场的还有一百多人。与此同时,在博物馆北门有数十名通过提前预约的观展市民排队进馆。据了解,提前预约并被确认的观众,可在当天获得博物馆特邀的西方古典文明学者免费导赏特展“曙光文明——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
 
  参观展览的多为大学生,一早从大学城赶来广东省博物馆的陈同学告诉记者,他对西方古典文明有浓烈的兴趣,难得在广州可以看到意大利博物馆的实物,正好可以与之前读过的文字、图像联系起来,互为补充,更真实地领略两千多年前的西方文明。市民赫小姐则表示,如果没有讲解,参观“伊特鲁里亚文明”展只能“看看热闹”,因为“更像是给专业人办的”,贴近性和便民性还有提升的空间。
 
  确实,国内很多博物馆的展品正向着专业和精品之路发展,但如果展出的是大众熟知的物件,又将是另外一种境况。昨日在浙江省博物馆落幕的“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展”,展出了36件中国书画珍品,在一个月内吸引了超过十万人进场,无论是凑热闹的普通市民还是画家、收藏家、鉴赏家,都能找到自己与展品的沟通点。
 
  有观展者认为,在国内,特展的主题与展品才是制胜之道。“一个博物馆首先看馆藏,但这跟自身条件有很大关系,例如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意大利乌菲兹博物馆等,都有很丰富的藏品,自有络绎不绝的国内外观展者,而我国绝大多数博物馆的藏品数量不能与之相比,只能因应自己的特色,找到适合自己的主题,多办有吸引力的特展。例如,上海博物馆2010年办的‘千年丹青:日本中国藏唐宋元绘画珍品展’,2012年办的‘翰墨荟萃——美国藏中国古代书画珍品展’等,这些都是国内民众的趣味点,与观众比较容易做到无缝对接。同样,国外主题的展不是不能办,但如果不是中国人熟知的主题,最好补充更多观展人随手可得的背景知识简介,例如微信语音讲解、不同文字版本的展品介绍等。
 
  二说软件:
 
 
  观展环境如何全面提升?
 
  记者在参观国内外的博物馆时发现,观展环境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藏品与观众的沟通。
 
  以特展延伸传播为例,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从全球借展举办的“中国古代绘画特展700-1900年”在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博物馆展出,该博物馆的商场向观展者提供了一系列可购的纪念品,如画册、明信片、书籍、文具等。广东省博物馆这次举行特展,大堂的商店也有“把展览带回家”的海报广告,然而,有关“伊特鲁里亚文明”的纪念品只有两款小拼图。
 
  市民李先生表示:“即使与国内其他大型博物馆相比,省博的展览延伸还是比较薄弱,既然花了那么大的气力办一个中外联展,为何不让看展的人都带点纪念品回家?让人记住广州办过这么一个展览?博物馆的商场也是博物馆的一部分,也是吸引大众进入博物馆的一个因素。国内博物馆的商场往往容易落入‘旅游购物点’的做法,卖的东西单一而价高,让博物馆的环境失色许多。”
 
  除了延伸展览的文化产品不够,展览管理也是国内博物馆的一个“硬伤”。记者曾参观英国的“中国古代绘画特展700-1900年”,安保人员之多,管理之严格,让观展人不能偷拍一张图片。在那样的环境下,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基本能遵守“不能拍摄”的明文约定。然而,在同为“禁止拍摄”的“守望千年——唐宋元书画珍品展”中,由于现场观众人数太多,有限的安保人员和志愿者难以应对众多偷拍的观众。“因为人太多,一个展柜前就站了两三圈人,要是最里圈的人拍照,我们是很难发现的。”一名志愿者说。
 
  记者在现场还观察到,难以发现偷拍者的另一个原因,是观展者太吵,雅致的书画赏析变成了全民普及类展览,不少长者向幼童高声念简介,看不懂展览的儿童在展馆内四处乱跑,家长们虽然压低声音制止孩子,但此起彼伏的喝止声还是扰乱了环境。
 
  “国外很多同类特展都是收费的,这样既显出特展的‘特’,也控制了人流,提升了观展环境。要是不收费,可以参考上博之前办的展览,让观众分批观赏,浙博那样的场面,我认为有点失控了,对观展感受有很负面的影响,尽管展品很不错。”从上海前往杭州观展的王小姐如是说。
 
  广州市民罗先生则认为:“人的进步需要时间,国外观众是看这种展览的第N代,我们现在基本是第一代,看展难免喧哗,到第二代、第三代,会慢慢地变得安静有素养,而且充满东方人的优雅。”



 

点击扫码关注

2013 版权所有 © 书画院单位门户网站 京ICP备19008551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05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