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谦
赖少其《梦游黄山》1983年作
收藏大鳄刘益谦接受收藏周刊专访,畅言:
无论是2013年的《功甫帖》还是2014年的“鸡缸杯”,买家刘益谦注定成为收藏界热衷谈论的对象,前者真假迷雾未散,后者2.8亿港元天价引发世界关注。4月30日,刘益谦应广州美院艺研班邀请,来到广州分享收藏心得。他笑称“2.8亿鸡缸杯虽然贵,但升值并没有自己财富积累快。”他更直指“岭南画派区域味道太浓,从投资收藏的角度,这并不是一种好的现象”。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谈鸡缸杯
这杯子的涨幅没我财富积累快
刘益谦2.8亿港元竞得成化鸡缸杯,当天接受采访时,他说,这几天他不停地想,大家对这个小杯子好奇的原因。他幽默地描述道:“我感觉大家好奇的原因是感觉这个杯子小,不够大。钻石很小,但是大家都知道它贵,所以小,即便贵也能接受,但是瓷器大家接触不多,突然一个小酒杯,卖到2.8亿,所以大家都很好奇。”
他说,自己在了解鸡缸杯之前,跟很多人一样,十分好奇,“这么小一个小杯子为什么要那么贵”,后来慢慢了解其历史地位和背后故事。他说,买到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跟它有缘分也有福分”。
上世纪80年代,这个鸡缸杯第一次出现在香港苏富比,以500多万港元“天价”成交,1999年再现拍场,以约3000万港元成交,刷新当时世界纪录,买主正是玫茵堂。时隔15年后,这个杯子第三次出现在拍场,“我感觉人生没有几个15年,我今年都51岁了,如果这次买不到,再等15年,我就66岁了,所以我认为人生中很多东西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刘益谦说。他透露,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的“身家”也就十来二十万元,相对几百万元成交的鸡缸杯,望尘莫及。但是时隔三十年,终于拥有了。“所以,如果这么算,虽然这个杯子要2.8亿,但它的涨幅还没有我的财富积累得快,至少那个年代买不起,现在让我买到了”。 资料显示,在明《神宗实录》中记载,“神宗尚食。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在古代藏家眼中,已经是“宁存成窑,不苟富贵”,而目前散落民间的仅为4个。
谈功甫帖
遇到“上博”这样的对手实在难得
2月18日,刘益谦创办的上海龙美术馆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场展示颇受争议的苏轼《功甫帖》,并对社会公布高清影像资料和鉴定结果,力图否定此前上海博物馆指《功甫帖》为“清代双钩廓填伪本”的结论。
采访当天,刘益谦说起《功甫帖》的事,似乎略显“气愤”,“说起功甫帖,我的嗓门调子可能一下会高点”,他表示,在他所获知的信息里面,世界上从没有一个博物馆会对一个拍卖公司的商业行为进行公开指责,更没有一个博物馆会对一个私人收藏品公开指责,“感觉我这一辈子能遇上上海博物馆这样的对手,也是很难得。这么大的一个博物馆竟然对我"关爱有加",先把研究成果通过上海的地方媒体发表出来,用肯定的语气,来证明我这件东西不是原作,是拓本双钩的摹本,意思就是说我这件作品根本不值一分钱。”
刘益谦说,为了推翻上海博物馆的观点,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当日,分别展示的影像包括了《功甫帖》1200dpi高清扫描图、6000万像素高清背光图以及数码显微镜放大50倍效果图。上海龙美术馆以PPT的方式,从纸张厚度、书写特性等方面对其所持《功甫帖》藏品与翁方纲钩摹本做对比。现场工作人员用手持式无线视频数码设备,对平铺在桌上的《功甫帖》进行了50-200倍的现场放大扫描,呈现在投影仪的幕布上,以证实技术鉴定结果中提到的某些论证。
“因为勾是有边,写是没有边的,通过这样一种放大技术,完全可以看出是否有边。所以我认为所谓的学术争议,到2月18日就已经结束了。”
对话
买贵就有好的作品
收藏周刊:您买艺术品是投资还是真的喜欢?
刘益谦:我认为我已经过了艺术品投资的阶段,因为我不需要通过买卖艺术品来证明我的成功,我还会继续收艺术品,但是我不藏,我开了两家美术馆,我把原来藏起来的作品拿出来分享。我始终认为,买贵就有好的作品。我对任何艺术家的作品都会分两类,一类是艺术精品,一类是艺术商品。一个艺术家一生当中不可能每一件作品都是精品,尤其在他状态不佳时的创作或应酬之作,我认为从今天的市场角度,这些就是一幅艺术商品。
收藏周刊:您说过“自己并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又一直强调“不能轻易相信别人”,这听起来似乎有点矛盾,既然这样,您花这么贵的价格来购买艺术品的底气哪里来?
刘益谦:懂与不懂要看站在哪个角度看问题,我收藏了20多年,在专业知识方面,我也许比你们懂,但是比我更懂的人肯定大有人在。不管懂的程度有多深,似乎都不能阻止我喜爱艺术吧。比如我现在是一个企业家,可能里面某些专业性的东西我不懂,但是我却在管理这个企业。同样,收藏不一定必须要懂什么,我都搞不明白收藏要懂什么,懂是一个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开始不懂,但是买了几十年恐怕不懂也买到懂。
关于贵的问题,艺术品有两个价值,一个是本身的艺术价值,另一个就是市场价值,贵的原因恰恰代表了市场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结合。通常一个拍卖会做封面的那个作品,都是这个拍卖行认为价值最高或者最有收藏价值的,这样的作品肯定是好作品。同样肯定会贵,而且不容易假,而便宜的作品容易有假。再说,好的作品并不是我一个人认为好,价格也不是我一个人抬起来的,是轮到我举牌的时候,价格已经是这样了,只是谁举最后一下的问题而已。
岭南画派区域味道较浓不是好现象
收藏周刊:您曾收藏过赖少其、关山月的作品,接下来您还会关注岭南画派的作品吗?
刘益谦:我收藏岭南画派的作品除了赖少其、关山月之外,还有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高剑父、高奇峰等作品。岭南画派是中国近代美术主要的画派,但是区域味道比较浓一点,他们的作品只是在广东相对要卖得高一点,同一张作品的价格在广东卖可能比全国其他市场卖要高20%到30%。从投资收藏的角度,这并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这将导致今后岭南画派的作品会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集中到岭南来。它没办法散发到全国各地去。怎样来宣传岭南画派的画家,让更多的人了解岭南画派这一点值得思考。例如上世纪80年代我在上海参与拍卖,当时的海派作品几乎占了拍卖会图录的一半,而现在要找到一幅都很难,价格不但没上去,还差点亏本。
刘益谦,著名收藏家、龙美术馆创办人。现任新理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天茂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3新财富中国富豪榜以170亿元排名第三十名。
记者印象
装“不懂”的精明商人
记者在嘉宾接待室见到刘益谦时,在太太、助理、朋友等一群人中他走在最前,腰板笔直显得自信。接待室中,多位行内专家正对古玩交易高谈阔论,一向“行为高调”的刘益谦显得十分低调,沉着中流露商人的睿智与精明,时不时抛出一两个观点,虽然声线很低,但可以清晰感觉语气肯定。谈话中,他并没有像某些收藏家那样旁征博引,但他真的的“不懂”吗?他说,“自己说懂,会非常被动,自认为不懂才是主动”。